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201秒,为你在为你在99,720,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巫振欧,, 来源:湖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近年来,因内外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不论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成就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病因学、发病机理、检测方法、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等方面都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严少南,巫振欧, 来源: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199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TXB2、6-keto-PGF1a。结果晚血患者TXB2显著降低(P〈0.001),而6-keto-PGF1a,则显著增高(P〈0.001)。其中晚血出血患者TXB2、6-keto-PGF1a的变化更显著。晚血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正常人,且......
[期刊论文] 作者:王仁芳,巫振欧,, 来源:湖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本文比较了PHA治疗16例及TF治疗32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两者近期疗效相近,但远期疗效PHA治疗组较为满意。...
[期刊论文] 作者:巫振欧,彭乐康,, 来源: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1984
硝硫氰胺微粉型已广泛用于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但该药不溶于水、颗粒较大、剂型不稳定,以致影响其吸收和疗效。我们于1976年4月至1982年10月间使用一种颗粒小、溶于油质、剂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今知,巫振欧,, 来源:湖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休克期是威胁病人“三关”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仍是抢救病人的成败之关健,我院近五年(1977年元月~1981年12月)来共收治出血热150...
[期刊论文] 作者:巫振欧,严天秀,, 来源:武汉医学 年份:1981
近年来国外已发现多种非锑剂的抗血吸虫病新药,如瑞士和西德相继合成二种新药,对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都有高度杀虫作用和较低副作用,1973年合成的硝硫氰胺(Nithiocyami...
[期刊论文] 作者:郭毅,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湖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本文将 EHF 血清 GOT、CPK 同 EKG 相比较.GOT、CPK 的改变同 EKG 心肌损害的改变符合率很低;GOT,CPK 捡测值在有心肌损害的患者和无心肌损害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GO...
[会议论文] 作者:巫振欧,管美英,袁光辉, 来源: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巫振欧,黄其通,丁国华,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81
Batzinger等1979年经动物实验认为,硝硫氰胺对肝胆管毒副作用是亩于肠道细菌(一种链球菌)Batzinger et al. In 1979, animal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ide effect...
[期刊论文] 作者:巫振欧,傅振华,朱起贵,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7
[期刊论文] 作者:郭毅,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8
本文对12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作抗心肌抗体(AHA)检测,42例作心电图。AHA检出率为61.11%,其中IgM型为28.57%, IgG型为7.94%,两型抗体并存为24.60%,且具有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但与心肌损伤无明显关系。本文发现EHF血清中的AHA不具有心肌特异性。......
[期刊论文] 作者:巫振欧,屠中元,鄢裕光,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4
[会议论文] 作者:巫振欧,杨鸿飞,高美英, 来源:中国微生物学会全国第五次干扰素学术会议 年份:1985
在人白细胞干扰素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中以HBsAg滴度的变化和改善肝损的临床症状作为观察疗效的主要指标。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16例病人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滴度明显下降14例...
[期刊论文] 作者:毛静荷,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湖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6例经病毒唑和安慰剂治疗的早期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疾病早期即有大量血小板变性、空泡化、膜裂解及不可逆性的血小板聚集体出现,α颗...
[期刊论文] 作者:龚作炯,管美英,巫振欧,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9
对11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尿诊断指数对其肾功能衰竭进行临床评价。结果表明:EHF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性质除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外,更主要的是急性肾小管坏死,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此检查有助于判断EHF的病情轻重,了解其病变性质。本文亦对EHF肾......
[期刊论文] 作者:龚作炯,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9
对11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检测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及肾功能。结果表明:除纤维蛋白原外,其它指标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异常程度与疾病轻重程度一致。观察比较动态变化曲线,发现两类指标变化过程一致;相关分析证实二者密切相关,(P<0.05)。提示:流行性出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国振,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87
[期刊论文] 作者:龚作炯,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8
本文报道对11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检测10项指标。结果表明:在出血热患者存在有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相对延长,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前激肽释放酶活性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因子VIII相关抗原升高,结果提示:在出血热患者中存在有病理性缓激肽、凝血、抗凝血、......
[期刊论文] 作者:毛静荷,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8
采用电镜观察了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早期患者和经病毒唑双肓法治疗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改变。疾病早期即有大量血小板变性、空泡化、膜裂解及不可逆性的血小板聚集体出现,α颗粒明显减少;经病毒唑治疗后或/和疾病恢复过程,血小板结构趋于正常,α颗粒明显增加,治疗组优......
[期刊论文] 作者:毛静荷,巫振欧,管美英,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0
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小板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HF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小板内均有金颗粒存在;在解体的血小板碎片中亦有大量金颗粒存在。有金颗粒存在的血小板,分泌颗粒减少或缺失,空泡增多,形态变异,开放管道扩张。结果提示,血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