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7
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塑造了华夏民族的怀古崇古心态,而以儒道为主的古代文化及宗法制度下的先祖崇拜则强化了此种心态。这种心态已成为文人的集体无意识,潜藏于他们的文化心...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0
中晚唐文人完成了由盛唐纯粹文辞之士到知识型、学者型学士的转换,文史兼擅并融的主体丈化特征使史学精神对史论体咏史诗产生影响成为可能。具体而言,传统史鉴致用精神在中晚...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伴随着文治国策的推行,重史博学成为宋代突出的文化风气。受其影响,宋代咏史诗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广博取向,善于熔铸更多的史实、典故入诗;注重以量取胜,咏史组诗、专集大量出现。同......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汉代乐府咏史诗初步体现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的功能,可入乐,最早采用了史叙、论述咏史体式.魏代注重历史兴亡的探索,借史言志抒情,开拓出新的功能,入乐目的是为了干预、戒鉴...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4
关于赋的渊源问题,古今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尚不能圆满地解答这一问题。根据先秦时期赋的实际创作情况与相关出土文献,我们认为赋的渊源比较复杂。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曹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与残酷的现实际遇。环境的激烈矛盾造成曹植一生的生命悲剧冲突。这种生命悲剧冲突向外衍化成各种生命意识和情绪,曹植的辞......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史通融,富有历史学识的主体文化特征,使宋代士子可以把宋代的史学思想、精神渗透到史论诗的创作中。具体而言,受以史为鉴、探求治道的史学精神影响,宋代史论诗体现出强烈的史鉴......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4
汉魏六朝咏史诗创作概况显示出:咏史诗不断发展的态势;作家咏史创作的自觉意识;咏史新领域的开拓;咏史乐府题材的女性化倾向.此时期咏史诗语言句式类型较为丰富,有杂言、八言...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陶氏不仅思想内蕴丰富,结构浑然一体,构思巧妙,咏史体式丰富多样,而且在咏史诗的发展方面也有其独特贡献:首次集中表达固穷安贫主题;在美学意义上侧重精神理念的展示...
[学位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 年份:2002
咏史诗是我国古诗中的重要类型,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研究者多集中于对唐宋咏史诗的论述,而对汉魏六朝咏史诗很少论及。而在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中,又多侧重于对山水、田园、玄言、宫......
[学位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 年份:2005
全文由引言、八章与余论组成,近29万字。 引言,指出咏史诗研究的意义与以前研究现状。认为以前的研究虽然有成绩,但存在着很大的缺欠。另外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大体思...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味”是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重要范畴。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钟嵘“滋味”说,而对刘勰《文心雕龙》“味”论,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就刘勰的“味”论略作探讨。一在《...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2
在理学成为社会化思潮,且重视历史研治、重视教育的条件下,以理学史学观为指导进行史论诗创作成为士子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因以史经世、探究治乱的理学史学观有其独特性,南宋史......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8
为推行文书行政制度,秦代对公文的名号称谓、文体类型、规范格式等都有相关的举措与要求,标志着古代公文进入了一个以皇权意志为根本书写精神的时代,构建了一套适合文书行政...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4
汉代乐府咏史诗初步体现了讽时鉴世、抒情言志的功能,可入乐,最早采用了史叙、论述、代言等咏史体式.魏代注重历史兴亡的探索,开拓出新的功能,入乐目的是为了干预、戒鉴现实...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陶氏咏史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内蕴丰厚 ,主题内涵主要包括 :表易代之际慷慨幽愤的情怀 ;显表达其对归隐之路的自我体认和固穷安贫的精神理念 ;以史抒写其对人生哲...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创作的总体风貌 ,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认为左思的文学成就突出反映在《三都...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汉代乐府咏史诗的创作量是较多的,分为乐府古辞、民歌、文人之作三类,具有音乐性,初步反映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抒情言志的功能,最早采用或确立了史叙、代言、论述三种咏史...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陈子昂是初唐以前咏史诗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其咏史诗主题内涵全面深刻,继承与开拓有机统一,拓展了咏史诗的诗体功能和题材空间。这和其"兴寄"论密不可分。从创作风貌上讲,...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喜,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作为一种仕进方式,赋选是在武帝时形成的。其形成原因既涉及统治者的文艺爱好、国家文化需求,更与武帝解决藩国"政治-文学"集团问题的政治策略相关。赋选虽是一种地位较低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