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陈陆俊,,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5
近年来,对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一组介导免疫调节的重要分子—免疫卡控点(Immune checkpoints),如B7家族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B7-H3、B7-H4、CTL...
[学位论文] 作者:陈陆俊,,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9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的重要机制。由于肿瘤细胞通常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原信号,自身具备抵抗免疫效应细胞攻击的能力,或者机体存在免疫应答缺陷及免疫抑制,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孙玲玲,陈陆俊,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份:202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输血前后24 h内,空腹抽取...
[期刊论文] 作者:谈炎,谈敏,陈陆俊, 来源: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2008
目的探讨肠癌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H3的mRNA表达水平与肠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Real—time RT—PCR检测22例肠癌及其临近正常组织中B7-H3基因和内参照GAPDH基...
[期刊论文] 作者:虞华明,谈炎,陈陆俊, 来源: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2008
目的探讨肠癌组织中共刺激分子PD—L1mRNA表达水平与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Real—timeRT—PCR和检测21例肠癌及其临近正常组织中PD~L1和内参照GAPDH的mRNA表达水平...
[会议论文] 作者:蒋敬庭,李敏,陈陆俊, 来源:中国免疫学会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李敏,陈陆俊,蒋敬庭, 来源:中国免疫学会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3,Foxp3)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通过对肿瘤细胞中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H-score评分及统计分析,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
[期刊论文] 作者:陈陆俊,孙静,张学光,, 来源: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年份:2008
PD-1/PD-L1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协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员,参与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机体免疫调节过程。PD-1是一个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靖,陈陆俊,蒋敬庭,王海涛,,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2016
B7-H1是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immune checkpoints)分子,它主要通过负性调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逃逸。对于B7-H1对肿瘤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陈陆俊,杨焕凤,蒋敬庭,,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2015
衰老是机体生理的退行性改变、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的过程,涉及分子、细胞、器官以及个体水平的变化。免疫系统作为衰老过程的主要调节因素,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紊乱、低效或...
[期刊论文] 作者:谢军,陈陆俊,李青,谈炎,鲁常青,,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T2-MMP)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检测55例胃癌和1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T2-MMP蛋白及Ki-67的表达,分析MT2-MMP...
[期刊论文] 作者:蒋天伟,陈陆俊,郑晓,彭亚,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2019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H7在脑胶质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观察下调B7-H7表达对胶质瘤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等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通过使用RNA干扰技术成功构建B7-H7下调表达细胞株(LV-shB7-H7)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赵伟,陈陆俊,田波,谈炎,鲁常青,,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2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元栋,陈陆俊,关乃富,鲁常青,, 来源:诊断病理学杂志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谢荃沁,陈陆俊,蒋敬庭,吴昌平,, 来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年份:2016
目的探讨RDW联合mG PS评分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样本147例、肝良性对照组182例、健康体检者95例,Logistic回归模...
[期刊论文] 作者:陈陆俊(综述),孙静(综述),张学光(审阅), 来源: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年份:2008
PD-1/PD—L1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协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员,参与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机体免疫调节过程。PD-1是-个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
[期刊论文] 作者:谢荃沁,陈陆俊,蒋敬庭,吴昌平,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 年份:20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酶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样本147例、肝血管瘤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36例、健康体检者79例,应用秩和检验比较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谷草转氨酶比值(GPT/GOT)、γ......
[会议论文] 作者:周怡,陈陆俊,徐云,徐斌,蒋敬庭, 来源:中国免疫学会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5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6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卵巢癌组织芯点中B7-H6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采用x2检验分析B7-H6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Log-rank检验比较B7-H6不同表......
[期刊论文] 作者:郑云燕, 陈陆俊, 徐斌, 蒋敬庭, 吴昌平,, 来源:临床肿瘤学杂志 年份:2014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1在常见皮肤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v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7-H1在51例鳞状细胞癌(SCC组)和93例非鳞状细胞癌共144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江,陈陆俊,罗光华,牟琴峰,郑璐,徐宁,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1
目的 建立检测人组织因子(flTF)及其剪切体(asTF)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方法 分别采用文献报导及自行设计的检测人flTF和asTF的引物及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