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18
国内最早对康德的哲学观念进行系统阐释的,是梁启超。梁启超从佛教的角度看康德,以佛教阐释康德,使康德呈现出佛教化的面貌。在康德那里,知和行本来是分裂的;但在梁启超的佛...
[报纸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 年份:2004
因为平时工作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于是笔者想从汉字的角度来给“审计”正正名,说文解字一下“审”“计”二字。$$ 審$$ “审”字的历史由来$$ “审”字在约三千年前的战国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1
凝视着封面上那纯净的绿色草坪、一缕缕灿烂的阳光、远处的参天大树,我不禁会想,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千年前的圣人孔子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但是...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现代汉语中的"逆袭"其实是两个词,"逆袭1",是汉语中的固有词语,其意义为"以小部队进行反击";另一为"逆袭2",是日语借形词,其意义为"在逆境中反击成功,形容本应该是失败的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13
李运富《汉字学新论》一书中提出的"形意用"系统,不仅为诸多汉字研究领域找到了学理依据和落脚点,而且还能站在高处观瞻当前和未来汉字研究的崭新领域:汉字语用学。汉字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励耘学刊(语言卷) 年份:2013
本文首先据训诂材料、专书辞典、考释成果等确定(《论语》中复音词语的意义,然后逐一与《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中相应词条进行对比检验。尽可能地指出《大词典》在处......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3
摘 要:本文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收集到的39组重出字组,从形义统一的角度重新考察这些重出字组,判定其是否为重出字。分三种情况论述:第一,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第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出字,《说文》重复收自有道理;第三,有些重出字......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3
通过梳理《改并四声篇海》的各种版本,包括版本种类、传承、修订等,发现《篇海》共有13种版本之多,其传承关系较清晰。传承过程中主要有两次大的修订,一次是明成化间释文儒等的修......
[学位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本文立足于《论语》中的复音词语,根据训诂材料、(辞)书、考释成果等确定其意义和用法之後,逐一与《汉语大词典》中相应词条进行对比检验,力图能够展现《大词典》对专书文献词语......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1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本文未标注的引言均出自此书。    凝视着封面上那纯净的绿色草坪、一缕缕灿烂的阳光、远处的参天大树,我不禁会想,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千年前的圣人孔子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但是这个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郑州师范教育 年份:2014
据训诂材料、辞书、考释成果等确定《论语》中复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逐一与《汉语大词典》中相应词条进行对比检验,尽可能地指出《大词典》在处理《论语》复音词语时所存...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年份:2014
本文从大型字书的角度探讨了明代三部“海篇类”直音系文献,这三部字书都与《改并四声篇海》(以下简称《篇海》)有或近或远的关系,直音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它们作为直音的先驱,...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年份:2004
送别诗以抒发亲朋好友间离情别绪为题材,是古人“重别离”的艺术体现。送别可以说是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内容与侧重也不同: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22
本文聚焦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领域,以2021年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著作为线索进行盘点,分别从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研究领域,以及近几十年来新兴的词汇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探察,以期呈现当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趋势、成就和发展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李玉平,,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9
战国文献《尔雅》中共有1281个复音词,从书中分布、语法功能、构词法、音节几个角度对《尔雅》复音词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分析,以期使我们对《尔雅》复音词的认识更加立体全面。...
[期刊论文] 作者:郭敬燕,李玉平,,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3
“复音词”这个概念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但汉语中复音词这类语言结构早在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西周以后更多,这是不可辩证的事实。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1989:174)中就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