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0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郝双晖, 来源:2016第十五届中国电机及系统发展论坛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郝双晖;冯同;, 来源:2015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 年份:2015
与主要依靠人力操纵和机械结构来完成目标作业的传统装备相比,智能化装备最明显的特点即为利用程序和伺服控制,使伺服电机自动完成相关工作。其优势在于节省人力的同时可以有更......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勇,郝明晖,, 来源:光学精密工程 年份:2010
为了实现多对极磁电式轴角编码器的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并降低其成本,基于改进格雷码构建了一种新型多极磁电轴角编码器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校准查表的信号处理方式,以消除磁场...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勇,郝明晖,, 来源:微特电机 年份:2007
采用标定查表处理方式能提高单对磁极编码器的分辨率。但从处理原理上可以看出:分辨率取决于电路中采用的ADC位数和原始信号的信噪比。要实现高分辨率的角度输出,只能采用高分......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勇,郝明晖,, 来源:电机与控制学报 年份:2008
为了提高磁栅的分辨率,降低成本并实现绝对式输出,构建了一种磁栅结构。采用永磁体作为磁栅源,6个气隙为2.8mm的线性霍尔把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差分得到三相电压信号,在信号处......
[期刊论文] 作者:宋芳,郝双晖,郝明晖,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年份:2015
为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的加工精度和速度,对CAD/CAM、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及机械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轨迹控制中NC指令解释的设计准则。该设计准则首先...
[期刊论文] 作者:宋芳,郝双晖,郝明晖,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2013
为解决采用滤波技术对NURBS曲线进行插补时导致的滤波后连接点和极值点的速度发生改变这一不足,基于移动平均技术,提出移动平均的位置不变性推论。该方法具有可扩展性,可实现加......
[期刊论文] 作者:宋芳,郝双晖,郝明晖,, 来源: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份:2013
由于当前数控系统插补周期与伺服系统控制周期不同,将会导致伺服系统指令响应产生较大振动及有可能产生轮廓误差影响加工精度等不足,基于已研究的移动平均加减速控制算法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宋芳,郝双晖,郝明晖,, 来源:机械设计与研究 年份:2014
为了解决数据处理过程由于浮点小数累加所导致的结果数据漂移问题,文章提出浮点数-整数(F-I)混合运算的数据处理策略,该策略以编码器的最小分辨率为换算单元,将计算所得的浮...
[会议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勇,周春蛟,刘杰,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与光电编码器相比,磁性编码器结构简单,易实现微型化,且不受尘埃和结雾的影响。但其分辨率和精度较低且难以提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和应用。针对单磁极编码器,提出一种基于标...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勇,刘杰,郝明晖,,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份:2006
与光电编码器相比,磁性编码器结构简单、易微型化、且不受尘埃及结雾的影响,但其分辨率和精度较低且难以提高,严重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针对单对磁极编码器,深入分析了传统处理方......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赵亚南,郝明晖,,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年份:2012
角位移传感器对于伺服控制闭环是一个重要的反馈元件,在军工和航天领域,旋转变压器和光电编码器本身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弥补传统角位移传感器的不足,选择磁电编码器作为位......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勇,宋宝玉,郝明晖,, 来源: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份:2011
A novel magnetic grating based on calibration was proposed.Two tracks,look-up track and index track,were used to realize absolute output.Magnets of look-up trac...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文, 王磊, 冯同, 郝双晖,, 来源:微电机 年份:2017
为了提升电机伺服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出发,以提升系统容错性能为方向,采用冗余技术,对控制器硬件系统拓扑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驱动环节和电机绕组的冗...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 王磊, 宋宝玉, 郝明晖,,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2015
为了提高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反馈精度,并消除反馈信号的滞后问题,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电压控制模型及其运动学控制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系统反馈环节的工作时序...
[期刊论文] 作者:王磊,郝双晖,宋宝玉,郝明晖,,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5
为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基于控制系统模型提出前馈控制结构.该种前馈结构可以保证指令输入到指令输出与扰动输入到指令输出完全独立,充分考虑了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保...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宋芳,郝明晖,宋宝玉,,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2008
利用等效的梯型加减速方法,通过参数限制求得系统的实际加速度和速度,避免了一般S型曲线加减速求解过程中的不足。该方法简单、实用,且具有加减速处理时间短、实时性强的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刘杰,蔡一,郝明晖,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0
在交流伺服系统电流控制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中,通常的电压指令限制算法会导致母线电压不能被充分利用,并产生电压矢量方向误差。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线电压限制和相电...
[期刊论文] 作者:郝明晖,宋芳,郝双晖,宋宝玉, 来源:机床与液压 年份:2007
以移动平均加减速控制算法为基础,开发了基于NC指令解释的数控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不仅可以用于仿真NC程序文件的执行过程,而且实现了以控制周期为单位,对速度、加速度曲线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郝双晖,周春蛟,孙林,宋宝玉, 来源:机械工程师 年份:2006
交流伺服技术具备响应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将其应用在工业平缝机的控制系统中,可提高工业平缝机的整机性能。文中分析了平缝机的机械结构和负载特性,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