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海,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海,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俊,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报道了25例肝肺包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肺包虫变化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结果。经吡喹酮治疗后未行包虫囊摘除术的22例患者中,14例肺包虫囊肿消失或部分消失,8例肺包虫囊...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俊,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2
作者报道自1981年至1990年收治的肝泡状棘球蚴病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12例,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原发病是预防这一并...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俊,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3~1992年收治的肝泡状棘球蚴病36例的治疗经验。我们认为根治性病变切除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部分病变切除,解除胆道及血管压迫,结合手术前后化疗对晚期肝...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俊,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本文报道了应用吡喹酮治疗14例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观察结果。经随访6个月至6年以上,结果表明吡喹酮对泡状棘球蚴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快疗程短,副作用小,是一种有希望...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59例肝腹部囊性包虫病患者口服丙硫咪唑20mg/hg/d,共计3个疗程(90d)。(1)对用药后手术组21例与单纯手术组80例作对比研究,比较包虫内囊破裂率、囊壁病理损伤、原头蚴伊红着色...
[期刊论文] 作者:熊海波,邹培范,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96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与吡喹酮治疗小鼠腹腔......
[期刊论文] 作者:马新民,邹培范,,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1
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坏死,比较罕见,我院1981年4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14岁,汉族,学生,住院号259851。三天前左手指在打扫卫生时划破。第二天左手起紫癜,痒。第...
[期刊论文] 作者:吕健,邹培范,王云海,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0
对98例原发性肝细粒棘球蚴病人,149个肝包虫囊肿进行了超声影象学分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超声分型基本上可反映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发展阶段的病理特征,可看出随着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温诰,姚秉礼,邹培范, 来源: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年份:1989
丙硫咪唑(albendazole,ABZ)是一种广谱抗蠕虫病药,1979年由美国研制成功。在法国、西非等地试用于肠道蠕虫病治疗,结果对人体内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绦虫等均有明显的驱...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云海,邹培范,姚秉礼,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年份:1988
手术中穿刺胆总管取材,测定32例胆汁成分。其中胆道初次手术者22例,既往胆囊切除史者10例;初次手术组中胆固醇类结石17例,胆囊已切除组中胆固醇类结石6例。结果示胆囊已切除—胆固醇类结石组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明显低于初次手术—胆固醇类结石组。提示胆囊切除可使胆......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姚秉礼,邹培范,张辉文,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89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肝包虫病患者血液、胆汁和包虫囊液中丙硫咪唑及主要代谢产物砜和亚砜的分析方法。对12例患者共计173个样本的微量测定结果表明:(1)丙硫咪...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姚秉礼,邹培范,张辉文,,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人体血清中丙硫咪唑(Albendazole)及主要代谢产物砜(Sulphone)和亚砜(Sulphoxide)的分析方法。本方法选用硅胶色谱柱,正已烷、氯仿、甲醇为流动...
[期刊论文] 作者:熊海波,邹培范,李俊,萍小佳, 来源:地方病通报 年份:1996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囊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lb)与吡喹酮(Pra)治疗小鼠腹腔......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俊,邹培范,杨文光,姚秉礼,,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报道了25例肝肺包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肺包虫变化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结果。经吡喹酮治疗后未行包虫囊摘除术的22例患者中,14例肺包虫囊肿消失或部分消失,8例肺包虫囊...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姚秉礼,邹培范,吕健,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姚秉礼,邹培范,杨兴忠,, 来源: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1990
Deve 1933年首先建立的实验性继发性包虫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包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解新疆人体细粒惊球蚴对不同种系小鼠的易感性,筛选理想的小鼠种系,建立包虫实验动物模...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姚秉礼,邹培范,丁兆勋,,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本文对14种中西药物杀灭包虫原头蚴效用进行了试验观察,药物作用时间分别为5、10、15、20min。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化疗药物依次为氯化钠(20%)、冰醋酸(0.125%)+氯化钠(10%)及乙...
[期刊论文] 作者:温浩,邹培范,姚秉礼,杨兴忠,, 来源: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为了解新疆地区细粒棘球蚴(cysticechinococcosis,CE)对不同种系小鼠的易感性及小鼠感染CE后对子代小鼠再感染CE的影响,我们对四种小鼠进行感染CE的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动物:(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