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0
王笛教授的新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以下简称《茶馆》)是其"成都三书"的第二部,此前《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9
对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尽管已经深入,但不少革命知识流动中的细节还值得深入讨论,从受众(听众、观众和读者)的角度进行探讨无疑能加深我们对这场革命的理解。本文尝试讨论孙中山...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中国民商 年份:2013
五四可以没有傅斯年,傅斯年却不能没有五四,以及他背后的母校——北京大学,这是他生命中沉甸甸的一幕。...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1
古稀之年的社科院近代史所朱东安研究员记得,1968年8月,李讷代表毛泽东到范文澜家中,传达重写中国通史的指示,并说曾国藩(1811--1872)还需要再研究。不久,近代史所召开全所大会,传达......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20
新史学品牌诞生于2010年前后,是从“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这套丛书开始的,基于回答如下问题:如何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去?我们需要以什么作品和实践来...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2
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钱氏的非学术文献 ,从其自身出发来阐发其教育思想与实践 ,认为钱氏所提倡的乃是 :自由主义教育 (思想自由、学术独立 ) ;教育以人为本 ,重人格完善与德性修...
[报纸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7
拓宽历史的视野,从革命节日的角度关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巨变中受众与参与者的心态与言论,可更加增进我们研究积累的新思路。聚焦当年的革命心态与革命情结,透过革命党举行纪...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8
作为一场带有政治意味的寿诞,郭沫若五十寿辰暨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的政治色彩颇多,但又并非局限于此,本文将此前为人所忽略的面相一一呈现出来,期待有助于理解抗战时...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3
本文通过对卢作孚研究现状的检视,认为应该全力出版,将卢作孚放入区域社会与文化变迁中,用社会史的方法进行审思;同时期望能借鉴中国世界史同行比较研究的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2
闲话胡适,石原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胡适自新文化运动时“暴得大名”(余英时先生语)起,长期身处民国思想界与学术界的风口浪尖,举凡政治、文化、教育与外交,都可以听到这位“徽骆驼”发人深思的言论。当他在世时,就有不少人与其商讨、争论甚至对其施以攻讧,流......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记者观察(上半月) 年份:2017
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罗尔纲年少时,在胡适家中当助手,他恪守学徒的本分,小领一文的薪资,让胡适颇为感动,常以“不苟且”相诱导.后来当罗尔纲有机会去清华大学教近代史,...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法制资讯 年份:2013
陈寅恪无疑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学术史的一段传奇。这一传奇,因着陈寅恪显赫的家世与杰出的学术成就,因着后来者有意无意间的过度尊崇,久而久之,陈寅恪的本相渐失。本书对陈寅恪...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1
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观察,林则徐只是过渡时代的历史人物,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周旋,努力开眼看世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愧为民族英雄;而这里的“英雄”,在我看来并非仅仅限于他抵御外辱,更重要的是将他置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他以一生的胆气与热血,上报帝室知......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张舜徽先生学问博大,重心在于小学与史学,其史学成就与其整个学术研究贯通始终,不可割裂开来,必须综合观之。其史学思想受到近百年世变之深刻影响,加以其湖南学人的身份,讲究经世致用,并与时推移而落脚于人民史观。张舜徽试图将传统史学与唯物史观嫁接起来,表彰......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8
内容提要 作为一场带有政治意味的寿诞,郭沫若五十寿辰暨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的政治色彩颇多,但又并非局限于此,本文将此前为人所忽略的面相一一呈现出来,期待有助于理解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生态的生动场景。其中政治与文化的因素交织在一处,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明日风尚 年份:2013
本雅明与德意志,好似两道永远无法交集的平行线,然而,这枚犹太男子揣着一颗紧张而敏感的心灵,就这样来到冬天般的德意志。这是哲学博士本雅明,踌躇满志,拟申请法兰克福大学教...
[会议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七届青年学者论坛 年份:2011
辛亥革命研究已相当深入,然而从生活史的层面,考察革命者如何进行革命动员,似乎还不多见。秋瑾留学日本时,每遇大会,“则抠衣登坛,多所陈说。其悲感激切,荡人心魄”①,革命者从领袖到追随者,都乐于以演说进行革命动员,本文拟以革命演说为视点,尝试从革命者怎样......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徐锋,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1
古稀之年的社科院近代史所朱东安研究员记得,1968年8月,李讷代表毛泽东到范文澜家中,传达重写中国通史的指示,并说曾国藩(1811—1872)还需要再研究。不久,近代史所召开全所大会,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早年对曾推崇备至的毛泽东,晚年或许已不太倾向于仅仅给曾一顶汉奸刽子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