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12
真正的制度创造者实际上是社会上的各个利益主体和行动者,历史就是在各个主体的行动中推进的。在各个主体行动的利益考量、相互博弈等过程中显示出制度运作的最为真实的生存...
[学位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 年份:2005
纠纷解决是每一个社会进行社会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民间社会与国家的二分法相对应,纠纷解决可分为民间的纠纷解决与国家司法。蒙古族聚居地区,作为一个次群体/小型社会,对...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纠纷解决研究中具有多种视角。其中,社会结构视角是考察在纠纷解决的全部过程中,纠纷的社会结构即纠纷当事人的社会距离、关系距离、社会特征等因素所发生的各种影响。在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纵观20世纪50年代婚姻纠纷解决实践,主要涉及三种话语体系:一为关于旧婚姻制度的话语体系,二为“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革命话语体系,三为在婚姻纠纷...
[学位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本文试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观理念的视角下,综合考量生态社区科学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区生态社区的建立进行分析,旨在为草原和谐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这...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研究一个社会纠纷解决的整体情况,必然涉及其组成部分———一个个小型社会/次群体的各种因素。每一个群体都拥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具体到纠纷解决方式,亦各有不...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7
当具有公共性、非常规性、冲突性、鲜活性及观赏性的法律事件发生之时,往往会随其产生一个民间舆论群体,以其特有的方式实践着群体性的观点和思想。透过民间舆论群体及其话语...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0
制度只能满足大多数人即社会性的需求,其中少数人的需求会被忽略,刑事司法制度满足了人们的报复需求,却忽略了其获得补偿的愿望。所以,在个案中,得到补偿的愿望大于报复愿望...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7
蒙古人的矛盾性格在其习俗与法律中体现为内外有别的二元犯罪观与相对宽和的刑罚文化。当时的蒙古各部落内部因"约孙"的调整而相对稳定,却因为部落间的仇恨和争夺而连年混战,...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书城 年份:2018
人类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同类相食?绝境下的行为是否应获得原谅?最重要的是,法律该作何评判?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富勒基于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凡的思辨性虚构出"洞穴...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对任何一项制度而言,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缺少哪一项都会致使这一制度无法存活。而且,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可能会成为...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民间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并肩负着对抗国家法霸权主义的重要使命登上了法学舞台。由于其概念的过于宽泛和模糊性,“民间法”只能作为一个描述性概...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民间法 年份:2012
在人们的经验感受中,在人口少、文化单一的社会里,纠纷和案件本身就不多,并且因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所决定,必定呈现出不同于主流文化和主流城市社会的个性特征。在现代化程...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前沿 年份:2004
诉讼契约虽然是新近提出的概念,但实际诉讼中,无论法律认可与否,都以各种形式存在. 本文通过分析诉讼契约的理论基础和性质,试图理清这一概念的大致脉络和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10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和解是刑事裁量权的产物。各个国家的刑事和解尝试都是在法律尚未规定的时候,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产生的权力基础在于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裁...
[学位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0
我国近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刑事和解的制度化实践颇为引人注目。稍加关注现阶段的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状况便可发现,其发展可谓如火如荼。我国刑事和解的研究兴起不过短短几年,就快......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法律社会学评论 年份:2014
重视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的理论,是郭星华先生《法社会学教程》的最大特色,几乎每一部分内容都附加了中国的相应情况,以及相应的理论观点,这非常难能可贵。但正是这种方式,几乎...
[期刊论文] 作者:萨其荣桂,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12
收稿日期:2011-12-04  作者简介: 萨其荣桂(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刑事和解实践中的行动者  摘要:真正的制度创造者实际上是社会上的各个利益主体和行动者,历史就是在各个主体的行动中推进的。在各个主体行动的利益考量、相......
[期刊论文] 作者:张文香,萨其荣桂,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04
“和谐”、“无讼”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它是在中国特定的农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后又被历代统治者所巧妙运用 ,以“息讼”的方式来达到其统治目的 ,以致于理想出...
[期刊论文] 作者:范愉,萨其荣桂,,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近年来,我国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各地司法机关的相关实践迅速形成热潮,与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等理论和刑事和解的实践形成呼应,并在"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下出现制度化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