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5
本文集中讨论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1年介绍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文字,看他如何逐步深入探讨自由和权利的内涵,也希望以此作为个案探索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第一波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梁...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0
人们研究曾国藩“礼学经世”的主张,对“礼”的内涵不够重视,或者泛泛而谈,或者把“礼”当作是笼统的道德规范,而忽视其中宗教仪式性的内容,其实是从现代人的世俗心态出发,滤...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政治思想史 年份:2010
曾国藩一方面强调礼是无所不包的外在规范,是建立理想社会的保证;另一方面又特别突出史籍中记载的典章制度的作用,以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他对礼学传统的建构反映了兼容汉宋...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6
湘军集团的关键人物多是理学家出身。刘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梳理刘蓉《思辨录疑义》对清初理学家陆世仪的批评可以发现,刘蓉是以程朱正统自居,批评陆世仪的王学倾向。刘...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政治思想史 年份:2012
本文比较罗泽南、中江兆民和卢梭的反暴君思想,讨论卢梭“民约论”的引进如何改变了中国人的政治视野,尤其是中国人对君主制的基本态度,并试图进一步澄清从儒家民本传统到西方激......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6
本文试图沟通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传统学术著作和他出使前后的日记、奏稿及书信,以探讨其对外交涉的依据。郭氏诠释儒家经典时指出,"三代宾客之礼"包含对外交涉的真理。出......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9
自梁启超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毁灭家族"是《大同书》的主要思想之一。不过,康有为本人却重视以孝道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大同书》己部展示了在家与孝问题上相当丰富...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9
近代以来university的主要汉译及其升降起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涵,揭示了中国人认识西方大学、探索大学理念的不同心态和视角。从1866到1895年是无可争议的“大书院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在中国,大学理念的起源先于大学制度的确立;在西方,大学制度和大学理念同步发展,而对大学理念的自觉反省和总结往往要滞后许多年。近代大学不是中国历史和文明自身的产物:189...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政治思想史 年份:2016
“西力东渐”是晚清以来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哈佛大学费正清提出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模式解释这一重要历史现象。这一模式因为其“西方中心”...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10
一、郭嵩焘与《大学章句质疑》的写作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一八七六年起先后出使英法,为近代中国首任外交公使。郭氏的经历有其特殊性...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7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本书通过对曾国藩、罗泽南、刘蓉和郭嵩焘四人的个案研究,探讨晚清湖南理学家如何把儒家传统学术,首先是经典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21
杨廷栋1902年出版《路索民约论》,在历史上第一次用汉文完整表述了四卷本《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此书跟随卢梭原文分为四编.第一编最为激烈,指出革命不仅正义,而且对一个腐败国度的重生不可或缺;可是,从第二编起表面上便很少肯定革命,反而强调只有强有力的政......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9
从罗泽南和郭嵩焘带有理学印记的学术著作、刘蓉的书信到曾国藩以礼学齐家与经世的主张,所有这些反映的是晚清湖南理学家这样一个学术、政治群体互相关联乃至连续的思考过程。前三人揭示的是政治领袖通过处理家内关系为社会树立道德权威并培养领导才能,或通过模......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22
黄宗羲承认有两种圆满的道德-政治秩序:其一是以三代圣王为首的君主制,其二是否定了现实的君主专制之后而重建的应然的君臣共治。两者都符合《礼运》首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理想。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习惯用西方传入的概念理解黄宗羲的政治理想,对其实质至今......
[期刊论文] 作者:范广欣,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2
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第一个完整汉译本的启发,1904年刘师培(与林獬联名)出版了《中国民约精义》。此书收集了从古典到晚清倡导人民权利的重要文字,不仅疏理了中国民本传统,而且强调这一传统有资源帮助人们理解社会契约。刘师培对社会契约论的理解包括两个核心论点......
[期刊论文] 作者:郑敏樟,杨益欧,范广欣, 来源:太阳能学报 年份:1983
北京市区的传统住宅是四合院式的平房,正房座北朝南,有利于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BTG-1号太阳房就是由这类平房改建而成的,其建筑面积约110米~2,采用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太阳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