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9
《武经总要》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性质的综合类军事文献,不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代的军事面貌,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前代的军事情况。这些内容,包含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方面的军事词语,甚至有一些制度、器械、零部件名称等内容,都是前代军事文献中不曾出现过的,可谓......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7
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对于俗字的关注度日渐增多,其相关研究也愈加丰富。至今为止,俗字的研究已然相当成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俗字的概念、范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新时期的网......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9
"武夫",是一个从先秦出现并使用至今的词语。在两千余年的使用中,"武夫"的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通过考释汉语不同时期"武夫"的词义,探索其历时发展中...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9
“手兵”类复音词在历史类、军事类文献中使用得较多。这类词语多产生于中古近代汉语时期,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词语的概念、词义、构词方法等均出现了变...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21
“休”是唐代产生的否定副词,由动词“息止”义演变而来,表禁止义。从元代开始,“休”代替“莫”成为了重要的禁止类否定副词。然而由于“休”语义中含有“主观态度”和“程...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9
“武夫”, 是一个从先秦出现并使用至今的词语.在两千余年的使用中, “武夫”的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通过考释汉语不同时期“武夫”的词义, 探索其历时...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21
双音词“豪横”产生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三个义位:强暴蛮横;犹豪放,爽朗有力;强暴蛮横的人.后两个义位在清代中期以后很少使用,只有本义“强暴蛮横”保留下来.民国时期“豪横”发展出方言词义“性格刚强,有骨气”,用于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中,读音上也......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3
“盾”是汉语常用字之一。甲骨文有■,似盾形作“毌”字,其为“盾”之初文。甲骨文又有■,象人持戈盾之形,隶定后作“”。■金文也作■,与“旱”形近,故■也作“”。后因世人不识“”而以“”为“瞂”,“盾”亦作“瞂”,读如“犮”声。“”同时又借作“干”。“干”本指......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戈, 来源:电脑技术信息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戈,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苏栎,翟燕,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蛮”是吴语中常用的“挺”义程度副词,清末民初始见,多在吴语白话小说中修饰褒义形容词和能愿、心理动词,常带有主观情感、评价性及委婉色彩,还可同“还”“也”共现增强委婉语气,或重叠作“蛮蛮”表更高程度量级.程度副词“蛮”于明末开始语法化进程,由名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