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8
中唐以后,以雅、俗作为文学审美标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封建贵族文学的审美标准逐渐向封建地主文学审美标准转变。以浪漫之美为特征的盛唐文学及文艺的雅文化,从中唐开始,寻求...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一样,马进入中国文化并抽象出一定的文化符号,寄托着我们民族对人事的价值判断,成为某些理想、道德、情操、审美的载体,这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4
商业经济类型的变化必然影响到风俗的变化,进而影响文学的变化。唐代长安的坊市贸易格局显然对 俗文学的影响有限,甚至制约着俗文学的发展。北宋汴京的以街为市的贸易格局在...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在其明确的思想追求和稳定的艺术风格背后,一定有着某种相对恒定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心态。本文以此假定从恪守信仰.济世心态.自觉追求,追逐榜样.自负心...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中唐元和到北宋元祐近三百年的时间,是中国封建前期文化向封建后期文化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群文学家们的文学创作问题,而应看到其与当...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梅开二度话死生─—对中唐以来文学好谈生死问题的思考田耕宇中国文学史上对于生命思考有两个凸现的时期:一是汉末魏晋,二是中唐到北宋时期。第一个时期文学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1988
在唐诗各期研究中,晚唐诗可算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对晚唐诗的风格研究则更为薄弱。清末以前论诗者多主教化,故论晚唐诗者大多从政教风化、伦理道德出发,视晚唐诗为“郑卫...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中唐牛李党争与北宋新旧党争 ,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有关这两个党争的性质的探讨却不够深入 ,本文在分别分析了牛李党争与新旧党争的性质后...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儒家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许多文人淡出儒家礼教,社会关怀渐次弱化,生命关怀得到注视,"温李新声"和"晚唐体"诗风的风行,就是人们关注视野变化的表...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宋代南渡前后的“隐逸”词人朱敦儒,他一生两次隐逸以及使其成名的隐逸词,体现了中唐之后人们对隐逸的认识变化:但求适意,不拘形迹;乐天知命,不为物累;难忘尘寰。“隐逸”词人朱敦儒......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从唐末至今,论者对晚唐诗大多持否定态度.反思这种带有明显历史惯性的批评现象,不难发现,不是晚唐诗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而是其出现的异于此前诗坛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唐诗当分期否?该怎样分?这是一桩既老且新的公案。宋代严羽、明初高(木秉)是唐诗分期理论的姣姣者,而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和清人叶燮却对严羽、高(木秉)的分期颇不以为然...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南宋人汪莘《方壶词自序》说:“唐宋以来,词人多矣……,余于词所喜爱者三人焉。盖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于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为朱希真,多尘外之...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的自觉出现在中唐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韩、柳散文,尤其是柳宗元的文学散文.但是,散文的自觉是否完全因"古文运动"?笔者认为:古文运动的出现,是儒学复兴和元...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作为一种文体,赋由最初的一种修辞手段发展为一种创作方法,再演变为一种文学文体,即汉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汉赋这种文体最基本的特色,但绝不是赋体的全部文学表现手段。......
[学位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 年份:2002
代表中国封建前期文学高峰的开元文学、代表由封建前期文学向封建后期文学过渡的元和文学,代表后期文化基本成型的元祐文学,分别被许多学者探讨过,但将这三个文学高峰,即“三元”......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唐自大中间,国体伤变,气候改色,人多商声,亦愁思之感。诗至晚唐,商声四起,诗坛上萦绕着阴郁的感伤之影,诗风迥异前代。这种以“悲怨”为特征的感伤诗风,前人曾直观地感...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宋人重理、讲规范、少浪漫、多现实,既富世俗人情味,又儒雅风流,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探寻人生哲理。这一时代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人关注视野和生活情趣的转变,以及在这种转变...
[期刊论文] 作者:田耕宇,,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3
中国封建文艺迈入中唐,犹如人到中年,理想的憧憬渐次淡漠,现实的困扰与选择成为首要的人生课题。中唐以来的文艺因日渐“倾斜”的社会变化,而染上了苦闷与沉思的色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