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年份:2010
以"法律与文学"作为研究进路,通过对《威尼斯商人》的文本解读,揭示为民事纠纷所掩盖的宗教矛盾和信仰冲突,并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中,发掘现象背后的真相。通过这种分析阐明...
[学位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 年份:2012
文官制度作为近代西方行政体制现代化的产物,在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维度上进行了改革创新,注重公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行政技能,并以制度化得方式将选拔、升迁和调任。有别于传统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9
中国制宪者对总纲的性质和功能采取了积极定位,重视总纲的指引和导向功能,并在宪法中设定了总纲和基本权利的"交互模式":总纲作为"制度性权利",为基本权利提供制度性保障和制...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年份:2017
香港基本法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实用主义的基本法研究提高了基本法学的务实性和操作性,使得基本法研究嵌入中央对港政策的形成与诠释的权力脉络之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江汉学术 年份:2014
中国走向法治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对政策的简单否定,而是社会政策与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并行方式。社会政策逐步从经济政策中独立出来,从强调市场化到对社会公平的倚重,标志着中国正......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5
行政诉讼制度不仅意味着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也意味着中央权力对地方权力的监督和控制。行政诉讼具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法制统一、协调地方竞争、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15
在国家荣誉制度的立法过程中,应对其政治理念、宪法依据与宪制功能有深入的认知。荣誉制度作为连接国家与公民的政治纽带,一方面强化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归属,促成政治认同...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财经法学 年份:2019
新中国的"法典化"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明确废除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废除"六法全书"同时,新中国确立了"共同努力建设新法律的完整体系"的法制发展目标。1949年后我...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港澳研究 年份:2017
近年来极少数"港独"分子正在积极建构其理论体系,试图从法理上证成"港独"的合理性。"港独"理论呈现三种演变趋势,即从民主回归到民族自决、从香港城邦到革新保港、从文化本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人民法治 年份:2015
“海洋入宪”或者在宪法中增设“海洋专章”的方式并不利于海洋法治的完善,应当通过对宪法相关条文进行解释,为制定《海洋基本法》提供宪法依据,再以立法方式细化宪法中的原...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7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发挥了重要的宪制功能,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和实现公民"用脚投票"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城乡之间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是形成市民社会和民主政府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人大研究 年份:2015
中国议会外交从初创到繁盛,期间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国议会外交的兴起,不仅意味着人大对于政府外交政策监督的强化,同时也是权力机关代表人民意志直接参与外交...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年份:2016
作为理解中国立法过程的新视角,本文将立法官僚化理论用于描述国家立法机关中的立法工作者(立法官僚)与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官僚机构)在立法过程中的权力运行状态,并基于此提...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港澳研究 年份:2015
在香港"双普选"问题上存在三重迷思:将双普选视为重塑认受性的根本措施、民主化的唯一形式,并希望藉由双普选提高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事实上,双普选对于提高特区政府的认受...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2004
审查基准是就业性别歧视案件司法推理的核心环节和本质内容。中国原有审查基准受制于民事案由制度,在就业性别歧视案件中形成了劳动争议、侵权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等不同的审...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人权 年份:2017
"少数民族"一词的政治概念产生于中国近现代民族革命和阶级革命的双重历史任务下,围绕此概念业已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权益等系统理论。随着中国共产...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国际展望 年份:2020
中国在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基础上,给予宗教充分的政治信任,促使宗教进入中国公共外交实践。中国宗教公共外交从产生到兴起,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审慎到积极的发展转型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份:2004
议会外交的兴起打破了由行政机关垄断外交权力的结构,创造了一种对外交往的新范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的国际交往也属于议会外交的范畴,但与西方"三权分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13
我国宪法第24条的“精神文明”条款应从培育公民共和精神的角度进行解释。精神文明建设不独为意识形态的教化需要,更是共和国对公民德性的要求和培育。人民共和国意在克服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理万, 来源:人大研究 年份:2021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对“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反思,中央决策层形成了“一定要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1]的基本政治共识。彭真在关于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结尾,也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