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官话指南》系日本驻清朝公使馆翻译生在中国教师的帮助下将平日课本整理而成。其语音教学浅显简略;其口语对话,既注重实用,又兼顾趣味;其课文组织,既有日常应对,又有公务交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求索 年份:2004
玄言诗 ,几乎可以说是东晋的“一代之文学” ,但它受宠于当代而见嗤于后世 ,其中必有其内在的理由与依据。从创作过程可以把握玄言诗的创作机制 ,从文本解析可以探究玄言诗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论史上的"义熙诗风"与"元嘉诗风",人为地把浑然为一的诗风演进按照朝代一分为二.其实,晋宋之际,由作者构成而论,超凡脱俗的名士群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正是才艺出众的文士群...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世说》分类逐条、精简记述魏晋名士的佳言趣事,《世说注》则是对它的补充注释,前者意在风流鉴赏,后者则考证其真实性,可见二者有好尚与体类之异。研读《世说注》1880条注释...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18
李鸿章亲笔信《复欧阳兆熊》不见于《李鸿章全集》,而欧、李往返通信都论及曾国藩选派统帅建军东征之事,欧阳兆熊“自诩其藻鉴之明”,李鸿章则回以“谬膺艰巨”而“怨及良媒...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求索 年份:2016
西晋“鲁公二十四友”的得名,可能源自诸侯官属,兼具政治与艺文双重性质。它的形成当是鲁公贾谧因教养与政治而逐渐招邀,热衷文人为才情与仕宦而相继趋附。这个权贵与文学圈...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奏疏是封建时代高级官员向朝廷、向国君呈报军政大事的政务文件。作为一种政治工具 ,奏疏直接关系到军政大员的政治作风、政治前途 ,乃至政治生命 ,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 ,无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萧统改编本,侧重文本的“搜校”与类次的“区目”;阳休之改编本,在萧统“新本”的基础上,结合流传南北的六卷本与八卷本之长,再出善本,成为唐宋传世本的祖本。而据六卷本“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高教论坛 年份:2018
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言文学,同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大类,但它们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不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这两个专业的学时与学分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此,任课教师更需...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魏晋文学,复线演进,既"从建安到太康",又"从正始到永嘉",绮靡与平淡,主流支流,互为消长,而其对立之深,转变之快,从来罕见。其中既有人生观的差异,更是美学观的对立,一方标榜"...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英国籍总税务司赫德掌管晚清海关近50年,制定一系列条令与规范,严格要求所有外籍关员学习汉语。自学之外,始则有资深洋员脱产进修,随即在欧洲公开招考,每年集中约10名洋员脱...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8
东晋玄言诗历载过百,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当南朝诗作与诗论拨乱反正之际,陶诗中的达观论与田家语因而受到冷落。鲍照与王僧达以“学陶彭泽体”相唱和,将陶渊明重新引入当代诗...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3
一、看似送别诗,实为寄赠诗《送莫友芝》最初见载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长沙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诗集》卷四。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事实上,这是一首寄赠之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1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是一种洒脱的举止,通脱的性格,超脱的心境,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胸襟,师心而言、使气而行、苟有自得便我行我素的任诞而真率的作风。本文要强调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1
郭璞殉物、干名的人生实践,与玄学人生观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在缘情绮靡、理过其辞两种诗风影响下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糅合的特色;游仙诗自身的诗体特征,与玄言诗风处于某种“......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4
作为盛行一个世纪的“一代之文学”,东晋玄言诗在当时却是好评如潮。在那个“看杀卫玠”的特殊年代下,清谈的取舍决定着鉴赏的方向,本来是富于审美性的文学批评,却奇怪地依附于思......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曾国藩学刊》创办于1994年,于1998年停办,1999年《湘学》丛刊继之而出,我是这两份刊物的创办者与主编。一晃一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9
曾国藩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难以回避的课题。曾氏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之间、艺术成就与历史影响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他的家书、奏稿、批牍、日记,也在不同阶段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澧华,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6
一、最早的文集刻本就目前所见资料而言,最早的曾国藩文集刻本,当属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于苏州的四卷分类本《曾文正公文钞》,黎庶昌编、张瑛刊.卷前有黎庶昌同治九年(1870)五月《序》,并载同治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72年4月22日)黎氏《后记》.卷末《跋》为张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