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中华医药学杂志 年份:2003
十二指肠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是消化道憩室常发生的部位,仅次于结肠占第二位。十二指肠降部,特别是乳头旁憩室多发...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世界图书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肿瘤的预防是控制各种肿瘤发生的理想方法,其中肿瘤的化学预防是指用一种或多种化合物预防肿瘤发生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世界各国对胃癌病因学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尤其是膳食......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健康研究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医学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专科教育,后期临床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医学专科教育培养目标--为基层输送实用型的高级医学人材,我校除了将临床实习时间延长到一年...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健康研究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健康研究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基因治疗已与手术、化疗、放疗共同构成当前肿瘤治疗四大支柱。从分子水平看、肿瘤病因主要有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突变失活、细胞周期控制基因改变 ,前者是发病基因并通过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陈西西, 王毓璈,, 来源:健康研究 年份:2009
被誉为20世纪"医学之巅"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治疗终末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但由于现代生物高科技的介入,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俊平,王毓璈,, 来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年份:2010
女性疾病是乳腺疾病、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统称,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主要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宫颈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由于许多人对女性疾病缺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徐德征, 来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年份:1997
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溃王毓王敖徐德征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溃,亦称Dieulafoy病。由于病灶隐匿、诊断困难,每致误诊导致病人死亡,国外报道病例逐年增多,国内至1981年始由胡运彪等首次报道2例,至......
[期刊论文] 作者:罗慈伟,王毓璈, 来源:江西医药 年份:1992
长期以来,轻型颅脑外伤患者因其就诊时神志清晰,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临床治疗中常忽视其颅内情况,而按“脑震荡”等处理。笔者经治初诊时神志清晰,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徐德征,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6
综合国内19篇文献中资料较全38例和作者3例病例,本文共报道Dieulafoy病41例。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本病病灶隐匿,80%以上病灶位于胃底粘膜下浅小溃疡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俞毅君,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7
为探讨影响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肝肾功能相关因素。本文对17例良性梗黄和12例恶性梗黄病人内毒素血症(ETM)、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进......
[期刊论文] 作者:俞毅君,王毓璈,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王毓璈,徐德征, 来源: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十二指肠憩室(duodenal diverticulum)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是消化憩室常发生的部位,仅次于结肠占第二位.本病最早于1710年由 Chonel首先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俞毅君,王毓璈,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1997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繁多,如出血量大,速度快,病情危重,死亡率可高达10%。胃Dieulafoy病就是其中之一,极易延误诊治。本校附属医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4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现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