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5
学科行业、科学技术与市场关系的讨论,对认识知识经济时代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元化、各国地区经济的多样性,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从科学发...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1996
本文从回顾历史出发,勾划出国际上极为热门的共生学说发展轨迹,指出共生是一切群体中密切联合的能力,不但是诸多生命分支科学的理论网络,涉及到许多应用问题,而且是一种生物哲学,自......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2007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 RUSCH首先明确提出这门学科的定义,并在德国建立起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该所的主要工作是关于活菌制剂(生...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1989
作为生物科学一大分支的生态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宏观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大方向。按传统经典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学科划分生态学常常被考虑为生物体与外环境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华,洪黎民, 来源:自然杂志 年份:1997
多利羊是由核克隆技术产生的羊,多利羊的诞生推翻了已特化细胞不能逆转的成见,为无性繁殖良种开辟了道路,人类是万物之灵,一定能约束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决不会被自己发明的技......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华,洪黎民, 来源:自然杂志 年份:1996
一项成果如果能引直基本要领或方法学上的突破,它就必然为该门学科加加速发展,使该学科大大改观,自6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领域里不断出现这种情况,其发展之快也许只有计算机科学可与......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汪子春,, 来源:中国科技史料 年份:1990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对鳗鲡形态、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认识。二千多年前,我国古籍中就有关于鳗鲡的记载,而人工池塘养殖至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张友邦,,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1960
在动物学的教学中,都要用淡水变形虫做为实驗的材料。可是,采集变形虫和培养变形虫都比较麻煩,至于純粹变形虫的培养,一般在显微鏡下进行分离,如果技术掌握不好,費时较多,不...
[期刊论文] 作者:戴娴敏,洪黎民, 来源: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9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株致病性弧菌(Vibrio cholerae)体内c-AMP(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并提取了霍乱肠毒素。又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测毒法测定了4株弧菌的肠毒素含量。结...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经邦,洪黎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报告,应用不同来源肠道菌株,进行了仔鳗肠道微生态重建试验。菌株包括肠微球菌,贝内克菌分离自成鳗体内。非O-I群弧菌(NCV)分离自黑斑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经邦,洪黎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报告,在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为考察长江仔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鳗溯河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9.8%(可信限为46.3~5...
[期刊论文] 作者:蒋正揆,洪黎民,, 来源:生物学教学 年份:1984
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及牛肉绦虫(Taeniarhynchus sagjnatus)是同科(带形科Taeniidae)不同属的两种寄生蠕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肠道内。猪肉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赵广铃,等,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杨力行,屈云芳,洪黎民,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02
运用细胞周期原理,采用温度休克法,对尾草履虫进行分裂周期同步化的研究,实验中草履虫经过3~5 h的处理后,就能观察到大量不同阶段的无性生殖横分裂状态,并获得了大量处于分裂...
[期刊论文] 作者:邵桂元, 沈启华, 洪黎民,,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1995
本次以鲫鱼出血性腹水病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为宿主菌。从自然界分离获得6株噬菌蛭弧菌菌株,它们具有噬菌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这6株蛭弧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pH7.2,有溶......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赵广钤,胡宝龙,屈云芳,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2001
弧菌广泛生存散布于自然界中。霍乱弧菌 ,无论是 0 1群或非 0 1群、或 O139,都是引起第七次霍乱世纪大流行的罪魁祸首。温度是霍乱弧菌菌群大量增殖的先决条件 ,一定菌量进入...
[期刊论文] 作者:洪黎民,赵广钤,胡宝龙,屈云芳,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2
弧菌广泛生存散布于自然界外环境中 ,霍乱弧菌无论是 O1群或非 O1群 [1] ,或 O13 9为引起第七次霍乱世纪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1] 。温度是霍乱弧菌菌群大量增殖的先决条件 ,一...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经邦,程孟珊,范哲燕,高金莲,洪雨文,洪黎民,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86
作者等于1964—1966年和1978—1984年,应用水中弧菌的常规试验分离鉴定法,对非O-I群弧茵在芜湖地区自然水系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到,非O-I群弧菌在河流、湖泊和沟塘中广泛存在。同时发现在捕获得黑斑泥鳅231条中检出有9条胆囊里生存有大量非O-I群弧菌(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