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沈炎宾,陈立桅, 来源:2019第二十次全国电化学大会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沈炎宾, 陈立桅,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20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离300Wh/kg还有多远?未来又能到多高?这一切都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本文简要总结了动力电池的材料电化学,分析评估了未来有望提供长续航的电池材料体系及其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
[会议论文] 作者:贾铮;刘静;沈炎宾;, 来源: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会议 年份:2007
In recent years,gold nanomaterials,especially spherical gold nanoparticles(GNPs)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modify electrodes. A typical example is colloidal gold na...
[期刊论文] 作者:刘亚,郑磊,谷巍,沈炎宾,陈立桅,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21
金属锂负极由于比容量高(3860 mAh·g-1)及氧化还原电位极低(-3.04 V vs.标准氢气电极(SHE)),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理想负极。然而,金属锂电极与电解液反应剧...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博文,崔瑞广,沈炎宾,陈立桅,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 年份:2022
锂(离子)电池电极表面的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是电池安全性、使用寿命及倍率性能等的关键影响因素.提高SEI的力学性能,如杨氏模量,可以使其更好地包容锂离子脱嵌带来的电极材料体积变化.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痕技术能够在获得......
[期刊论文] 作者:金锋,李静,胡晨吉,董厚才,陈鹏,沈炎宾,陈立桅,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19
固态锂电池(SSL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较大的界面阻抗是阻碍SSLBs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同时静电纺丝和...
[期刊论文] 作者:程振杰, 毛亚云, 董庆雨, 金锋, 沈炎宾, 陈立桅,,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19
使用电解液成膜添加剂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方法。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量较低,易被还原,通常被认为是很好的负极成膜添加剂,...
[期刊论文] 作者:郭峰,陈鹏,康拓,王亚龙,刘承浩,沈炎宾,卢威,陈立桅,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19
金属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1,2061 mAh·cm^3)和低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为3.04 V)等特点,成为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极佳选择之...
[期刊论文] 作者:褚艳丽,董庆雨,毛亚云,董厚才,卢威,沈炎宾,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2020
储量丰富的钠使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还需进一步改善.在1 mol/L NaClO4/EC/PC电解液中加入0.5%五氟乙氧基环三磷腈(FPN)添加剂,...
[期刊论文] 作者:董庆雨,毛亚云,郭峰,程振杰,董厚才,陈鹏,康拓,吴晓东,沈炎宾, 来源: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赵江辉,谢茂玲,张海洋,易若玮,胡晨吉,康拓,郑磊,崔瑞广,陈宏伟,沈炎宾,陈立桅,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21
固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特性与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电极内锂离子传导通道不顺畅及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阻抗大以及界面发生副反应等问题仍然阻碍着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本工作在电极内部及电极与Li1.5Al0.5Ge1.5(PO4)3 (LAGP)电解质之间原位聚合碳酸亚乙......
[期刊论文] 作者:赵江辉,谢茂玲,张海洋,易若玮,胡晨吉,康拓,郑磊,崔瑞广,陈宏伟,沈炎宾,陈立桅,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21
固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特性与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但电极内锂离子传导通道不顺畅及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阻抗大以及界面发生副反应等问题仍然阻碍着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本工作在电极内部及电极与Li1.5Al0.5Ge1.5(PO4)3(LAGP)电解质之间原位聚合碳酸亚乙烯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