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艺术 年份:2013
陈家海,音乐教育家、合唱指挥家,曾师从著名合唱指挥家聂中明先生。现为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合唱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3
杨鸿年教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合唱艺术大师,是少有的集教学、创作、舞台表演及理论研究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在世界合唱艺术界也享有崇高的威望。数十年来,他专心致力于合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4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学界长期存在巨大争议。就其本体论哲学而言,他是以对名教的彻底否定来构建其思想理论体系的。笔者认为,这其中正潜藏着巨大的理论危险,即:嵇康难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作为文化基因的承载者、完成者,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重任,成为所有艺术形态中的佼佼者。从音乐艺术自身发展的形态特征来看,中原音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2010
在世界现代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无疑有其十分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体系与社会整体文化系统的关系如何,不仅关系着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因此,隶属于联......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音乐创作 年份:2013
"乐"与中国台文化关系的历时性考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乃至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乐"始终作为其主体性构成而存在,丰富、发展了台文化的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周公"制礼作乐"对于中国古代雅乐体制的确立至关重要,仅从文献梳理的角度看,先秦及两汉文献已能构成一个证据链条,该事件的历史真实性是不成问题的。当初周公"制礼作乐"的具...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艺术 年份:2013
“新民歌”现象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与热议,各种争论不少,一时间“新民歌”在表演界的广受热捧与在学术界的广受质疑形成了鲜明对照。尽管在当下的实际音乐生活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艺术 年份:2012
马克·贝雷依(Marco Bellei)先生为意大利著名声乐艺术指导,曾担任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蕾妮、男高音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的声乐指导,指挥排演的歌剧有《弄臣...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2014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高等音乐教育改革,国内同道摸索了很多年,也争论了很多年,应该说,改革的成果是十分显著的,但同时问题也还不少。在整个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时代大潮之下,我国高等......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2012
就人才培养规模、对合唱艺术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力而言,高师系统占据我国合唱艺术的“半壁江山”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高师系统在合唱指挥领域动作频频,西安“中国合唱高峰论坛......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音乐创作 年份:2015
女性因素是中国古代“台乐”的一大特色,女性在“台乐”由原始封闭状态转向公开及后续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台乐”获得了新的特质。女性因素之高度介入“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2004
就人才培养规模、对合唱艺术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力而言,高师系统占据我国合唱艺术的“半壁江山”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高师系统在合唱指挥领域动作频频,西安“中国合唱高峰论坛......
[学位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0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同时也是其中的难点。本文是对嵇康音乐思想某一个侧面的专门研究,文中通过对嵇康著作及见存史料的比对分析,指出了嵇康......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世界 年份:2014
在全国各地正值隆冬的时节,海南岛却依然微风拂面、温暖如春。2013年11月6至10日,“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研讨会”在位于海口市的海南师...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艺术 年份:2011
中国人因何竟唱不好中国歌?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近年来,该问题成为国内声乐界议论的热点,也间接反映出其存在的普遍性。过去,人们也曾探讨过类似的问题,并多将根源归结于美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世界 年份:2015
中国合唱艺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群众基础越来越稳固,文化氛围越来越宽松,合唱艺术活动开展得越来越普及,专业水准也在不断提高。应该说,这是中国合...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歌唱艺术 年份:2016
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实现职责分离之后,音乐创作严重依赖符号成为既定事实,记谱法的诞生、乐谱的文本化均可充分证明这一点。然而音符的系列运动只是表象,从音乐表演与欣赏的...
[学位论文] 作者:李法桢,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黄淼,李法桢(指导),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8
卧箜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弦鸣弹拨乐器。在外形制作上类似于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琴、瑟,具有长形齐特尔琴的一般特征。本文主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