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77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越广,李伯有, 来源: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目的:对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的上皮组织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DIF),探讨应用该技术诊断天疱疮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2例口腔寻常型天疱疮,从患者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上皮,制成冰冻切片作为DIF的底物......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宜芳,陈明春,李伯有,, 来源:广东医学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朱越广,李伯有,赵华婷, 来源: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目的:对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的上皮组织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D I F) ,探讨应用该技术诊断天疱疮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2 例口腔寻常型天疱疮,从患者口腔粘膜损害缘分离上皮,制成冰冻切片作......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德清,钟幸福,李伯有,陈惠霞,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7
本文用二苯胺法检测了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DNA(抗原)的含量,与健康人做对照,表明LE病人血清中的DNA(43.5μg/ml)高于正常人(33.4μg/ml),与病情有一定关系.DNA的检测研究可能对LE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会议论文] 作者:吴玮,曾凡钦,李伯有,吴玮, 来源:第四届中韩皮肤病会议、第二届中英皮肤病会议暨2004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4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间接法ELISA检测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SLE病情......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玮,曾凡钦,李伯有,范瑞强,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I(deoxyribonuclease Ⅰ,DNase 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
[会议论文] 作者:吴玮[2]曾凡钦[1]李伯有[1], 来源:第四届中韩皮肤病会议、第二届中英皮肤病会议暨2004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4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间接法ELISA检测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明春,陈宜芳,李伯有,汤红峰,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SLE患者和正常人的CE...
[会议论文] 作者:杨青青,谭国珍,李伯有,张淑娟,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德清,钟幸福,凌绍贤,李伯有,陈惠霞,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检测了163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9例皮肤病患者和23例其他胶原病患者血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SLE血清及血浆中D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血浆与血清DNA含量无明显差...
[期刊论文] 作者:毛越苹,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了解抗皮肤基底膜带(BMZ)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循环中的存在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0例SLE患者血清抗BMZ抗体,并分析其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7例(67%)SLE患者存在循环抗BMZ抗体,其中IgG>IgM>IgA;......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玮,范瑞强,康旭,陈建宏,李伯有,, 来源: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年份:2010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方和泼尼松对狼疮鼠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用生理盐水、纯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等不同的干预措施处理狼疮鼠,采用间接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狼疮......
[期刊论文] 作者: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林宝珠,许德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8
目的 研究血清DNA酶(DNase)浓度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和酶扩散法检测了63例SLE患者结果 患者血清中DNase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SLE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DNase的浓度下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宜芳,陈明春,李伯有,曾凡钦,许德清, 来源:广东医学 年份:1999
目的 了解SLE患者血清DNA、DNase 及抗DNA 抗体的水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抗DNA,单相酶扩散法测定DNase,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抗DNA抗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宜芳,曾凡钦,许德清,李伯有,林宝珠,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1999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军民,黄庚史,周春红,李伯有,曾凡钦,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2009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抑制因子P=57ki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蛋白表达在银屑病发病机削中的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表皮内P57kip2...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明春,陈宜芳,曾凡钦,李伯有,汤红峰,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 45例 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  SL E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钟幸福,许德清,李伯有,冯慧敏,张文珍,房桂林,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往往降低(1),而在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改变的报道在国内不多,现将我们应用单克隆抗体OKT3OKT4及OKT8检查正常人21例,活动性SLE病人35例,稳定性SLE病人18例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赖宽,曾凡钦,郭庆,谭国珍,魏菁,李伯有,, 来源:广东医学 年份:2010
目的体外观察异基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Th17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脂肪干细...
[期刊论文] 作者:谭国珍,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李希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