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1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2
西方漫画化的中国龙虽然不再是中国人眼中的龙,却能让人一望而知是代表中国出场的龙,因为漫画中的中国龙往往是各种中国元素的滑稽组合,迎合了欧洲人的异域想象,是作为他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火爆,是2006年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之一。郭德纲打着传统相声的旗号,调用了各种“传统”的手段,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声...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10
民俗学把田野调查奉为圭臬,为了强调田野调查的神圣性,往往把来自田野的口头知识设定为"属于民众自己的""鲜活的""富于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因而也就预设了口头知识不受质疑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1
龙是作为人与天地沟通的神奇助手而出现的,因此,充当帝王或者亡魂的通天工具是龙最重要的工作职能。龙纹沟通天地的神权象征意义,使之成为帝王与公侯以及下官百姓三者之间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1
龙是东方社会的虚拟生物,图腾是西方学术的空泛概念,一个是备受尊崇的神奇动物,一个是原始愚昧的代名词。日本侵华期间,出于爱国主义的时势需要,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虚拟物,...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天才韩寒的成名史,就其结构来说是一部当代英雄史诗。在史诗传统中,无论史诗情节如何丰富多元,其结构和母题都是相对固定的。英雄形象主要从英雄成长、英雄人格、英雄业绩三...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2005
《歌谣》周刊发刊词在发表时未署作者之名,但当所有当事人都去世之后,著作权被归入周作人名下。本文追溯“周作人说”的源流,钩沉文献,一一缕析,并对此说提出质疑,指出,治学...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早期的谣言生产者多是一批怀有爱国情怀的军事文化爱好者,他们在与对手的论战中,逐渐发明总结出一套用钓鱼谣言来设陷打击对手的论战方式,且自诩为"钓鱼党"。但从实际效果来...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由电影《2012》引爆的全球末日谣言中,"黑暗三日"是影响最大的。黑暗三日是西方古老的神话母题,它的现代演绎则是蝴蝶效应的典型个案。由中国网民拼凑的谣言网帖,在传播变异...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5
谣言是以讹传讹的小道消息,它迎合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特异想象。谣言的讹误机制主要有五种:刻意的丑化或美化、观念图式的故事化、虚实结合的因果联想、偶发事件的传奇化,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谣言的兴起契合了灾后民众对于不明朗信息的高度渴求,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有不断放大的趋势,当它放大到一个"可能的最大值"的时候,就会逐渐趋于稳定。稳定的灾难谣言都有相似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文学与文化 年份:2013
被西方人视作中国符号的龙,其形象之美丑与其被译作Dragon或Loong并没有实质关系。早期入华的传教士很早就意识到龙是中国皇帝的纹章、至高权力的象征,他们出于传教的策略,并...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8
国内的牛郎织女研究大约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纵观八十余年学术史中的120余篇论文,大多乏善可陈,其种种流弊,折射出整个人文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不尊重前人研...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5
今天我们提起梁祝故事,可能会以为“化蝶”就是该故事的唯一结尾。实际上,民间的口头叙事从来没有定本,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滋生新奇情节的可能,总体上表现为无限的丰富多...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9
我们把所有具备"为死去的丈夫而哭倒长城"这一"标志性事件"的孟姜女故事称作"孟姜女同题故事"。对同题故事的所有母题进行合并同类项,我们就可以归纳出9个故事"节点"。故事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间文化 年份:2000
顾颉刚先生(1893——1980)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术界,是个开风气的大师级学者。他不仅是新史学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层累地造成...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5
"谣言倒逼真相"是2011年以来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也是网络谣言家造谣传谣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倒逼论"主要攻击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与政府相关的不明朗事务。"倒...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7
通读《消失的搭车客》,我们基本上只能找到四种情绪:恐怖、恶心、怨恨、尴尬近十几年来,令人毛骨悚然的都市传说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颇为流行,但在美国民俗学界,学者们早在1...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6
谣言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神秘,历史最为悠久的口传文化现象。说起来人人痛恨谣言,可现实中人人都喜欢打听谣言,无人能够幸免于信谣传谣。“谣言的历史就像是一片神秘又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施爱东,,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7
之所以将谣言视为一种文体,或一种叙事类型,是因为总能从中找到高频出现、相对稳定的叙事结构和语法。口传时代的谣言具有“结构公式”,数字时代的网络谣言,这种结构性特征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