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在曹植研究史上,年谱已有不少,但绝大多数都嫌简略,以致这位被钟嵘《诗品》誉为"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的天才诗人,其不长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东汉桓谭因为反对谶言,被光武帝刘秀当面骂为"非圣无法",差点儿被杀头。清朝乾隆帝隔着一千七百年,竟也大骂另一位东汉文士"非圣无法",说也该杀头。乾隆为何大发肝火?被骂者...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论武曹丕"论武",史上鲜有人道及,似乎是个新题目。不过我们只要看《典论》这部著作中的另一篇《自叙》,就应认可他确实在"武"的问题上有相当见解,他是有所"论"的。《典论...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6
杜甫与汉魏六朝文学人物关系密切,诚如严羽所说"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杜甫对曹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诗人最为心仪,他咏...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1978
【正】 据不完全统计,自1966年以来的十余年内,日本新出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有十种左右,仅1970年至1975年,就有下列五种问世:一、佐藤一郎《中国文学史》(1971);二、狩野直喜《...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4
"文学知识化",是文学将知识当作写作的重心和目标,文学成为展示各种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载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特异现象。辞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主流文体,历来对它的写法有"...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1
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于去年四月八日因病去世。吉川生于1904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文学专业;1928年来华留学,入北京大学为旁听生,受教于钱玄同、...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0
汉代的礼乐制度以及文士地位,决定了当时的文学精神和文学性格。刘勰在论及辞赋时所说的"体国经野,义尚光大",即是对汉代主流文学精神的概括。它的两大指向就是,一是在政治态...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8
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自今存文本觀,不見明確絶交的任何言辭及語氣;自早期相關歷史資料考察,亦不見嵇康與山濤之間曾經絶交的任何記載;自嵇康與山濤二人全部關係分析,亦無...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3
对一场讨论的简单回顾在我国文学史上许多有争议的人物中,曹植还不算是歧见最多的。不过在他的评价问题上,不同意见还是不少。这种分歧在古代即已存在,延续到现代又有所...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3
诗纬为汉代三家诗及毛诗之外的一种《诗经》解释学 ,其基本性格以天人感应为核心 ,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诗纬虽已残佚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可取的见解 ,包括对《诗经》的整体理...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秦汉体制同中有异,文学发展也各循其径。汉代实现文学繁荣的基本背景是皇权体制下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强化,"礼乐争辉"之下,乃有"辞藻竞骛"。而"礼乐刑政"联动制度,对文学又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2
所谓"制式文章",是指主要被制度所决定的、体现制度精神的格式化文章。这种格式化,包括文章内容上的特定要求和体式上的专门规制。中国古代制式文章萌发于上古,周代续有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2
这里研究的是两汉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学现象。诗与赋这两大文体,在这一时期都经历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说,也展示了奇妙的演变过程。它们最初彼此疏隔,然后彼此靠...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就基本思想方面看,老、庄、《易》“三玄”在汉代四百年间的变化和整合,表明魏晋玄学的兴起,自有前代思想学术所作的酝酿铺垫,并非突如其来发生的现象。对于汉代整合“三玄”...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这篇作品传诵已久。晋代陆云在同他的兄长陆机切磋文章技巧时,就以它作为标的,说:"《登楼》名高,恐未可越尔"(《与兄平原书》)。南朝梁代刘勰在谈论"魏晋之赋首"(《文心...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文学史无限论”,对于拓展我们文学史研究的空间,发展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可以起到很大的启迪和促进作用。但是这个命题还存在一个“反命题”,即“文学史有限论”。正反两个命...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1
本文主要根据《闲居赋序》中“八徙官”等叙述,对潘岳早期任职问题作了考辨。认为潘岳弱冠出仕,即在贾充幕中任掾属,与荀■、裴秀不相干,因此他连任三司空掾之说不能成立。李善《......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公持,,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在东汉中期,文坛上班氏、崔氏以其家族的群体实力,构成无与伦比的强势地位。然而也有一个人,虽然没有太多的家世及文学凭借,却以个人的杰出才华和优秀作品"轶态横出,瑰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