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锋绘 年份:2019
雨林书写特征的建构、生态危机意识的兴起、保留边缘文化的呼吁,使马华书写者纷纷以长居山林的少数民族为素材,对相关议题做回应,为马华文坛开拓异样的文学视域。自80年代后,...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6
根植于多元种族土地的国家——马来西亚,国内的三大语文——马来文、英文和中文文学作品中的族群关系书写,既提供了国家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也揭示了政治环境操作的机制,很大...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山花 年份:2016
马华文学作为中国汉语世界里的一种话语生产,其与中国意象的纠葛历来备受议论,因此建构马华文学史必定无法逃脱“中国性”之议题(关于“中国性”的界定,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论...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7
“他者”作为当代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5-1995)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中地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与他人问题的思索。根植于多元族群国土的马华文学,有...
[会议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本研究尝试就马华文学中以少数民族为书写对象的文本作整体性的梳理,归纳出各种文本再现少数民族时所采取的叙事模式,再从这些模式中挖掘相关文本所显现的主题意识,从而带出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7
内容摘要:“他者”作为当代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5-1995)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中地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与他人问题的思索。根植于多元族群国土的马华文学,有不少作品皆以“他者”——弱势民族为书写对象,除了表现从边缘中发掘人类的困境与现......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山花 年份:2016
马华文学作为中国汉语世界里的一种话语生产,其与中国意象的纠葛历来备受议论,因此建构马华文学史必定无法逃脱“中国性”之议题(关于“中国性”的界定,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从侨民文学发轫起来的马华文学,“中国性”很自然地成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尽管某个时期南洋文......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年份:2015
对族群关系题材的开掘和拓展一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作者丰硕的成果,尤其近年来东马的华文文学~①。书写华族与少数民族互动的情形,俨然是当地作者陈述族裔经验与建构本土性...
[期刊论文] 作者:庄薏洁, 来源:今古文创 年份:2020
【摘要】 马来西亚的主要官方语——马来语,其小说在多元族群叙事里显示了特定的建构意识,尤其在书写异族他者建构的层面上,既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又具有书写主体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他者建构的视野暴露了特有的“符号权力”生成逻辑。其质量的产生与“主观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许文荣,庄薏洁,,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12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建构不只是隐含着作者的思想建构,同时也潜藏着特定时代的话语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张力。马华作家从"他者的镜像"中观照比他们更边缘的少数民族,这样的书写在...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 包婷英, 庄薏洁, 来源:牡丹 年份:2022
<正>西方经典文学如何在中国文学当中被借鉴、被创造、被转化成中国形式的内容加以呈现,已经成为许多文学家“有默契的探索与实践”。就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作家而言,对于既定艺术形式的反叛与颠覆已然成为一种积极的实验。也可以反过来说,对于西方文学“异”的探索与......
[期刊论文] 作者:龚佳培, 常子彦, 庄薏洁, 来源:今古文创 年份:2021
【摘要】 19与20世纪的西方小说显示“弑父书写”已经形成一脉相承的表现形式,其演绎方式各有倾向与特色,本文将其归为“显性”与“隐性”两大类型。显性的表现有“逆子弑父”和“恋母弑父”;隐性的则包括弱化男性与解构父权的表现。有关“弑父情结”的表现是有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