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3
食色性也。中国人不能离开,世界也不能离开,如果说解决了这两大问题,我看世界就会太平许多,起码不会有这么多的战争和恐怖主义,吴三桂不会起兵,特洛伊战争也不会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3
当我花二十天时间读完这部诗集,我长出一口气。世界终于平静,我从风暴中走出。云开雾散,阳光灿烂,仿佛看完一部灾难大片。安琪自己的分界是基本准确的。1994年到2002年,2...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4
一、问题的提出谁是当下的社会主体?有无这样的主体?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起因是央视春晚近几年的文化领导权危机。作为一种文化领导权的实践,央视春晚前20年的风光不...
[报纸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 年份:2004
这篇小说(《民族文学》2011年第10期)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巨大的沧桑感,使长期被明星文化所淹没的民间艺人的生活处境得以再现。没有阅历很难写出这样的小说,这是一曲生命的悲歌,将......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4
《炸裂志》的出世有爆炸性效果。作者阎连科因此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影响中国2013年度人物",理由是:"他用极端的想象和神迹般的细节,写出了中国30年来社会现实的突进...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6
石一枫和蒋峰并非70后、80后作家中最当红的作家。韩寒、郭敬明、笛安、徐则臣、乔叶、张楚,还有另外一长串名字,可能名声更噪。然而,在反复考量之后,选择了石一枫与蒋峰。他俩的......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7
《读书》二十八年的历史,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术史、思想史,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读书》译介了大量理论,推出了重要话题,形成了独特的“读书体”风格。同时,知识分子当下......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5
汪曾祺是一位典型的学院派作家,而且是经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创作课"教"出来的作家.汪曾祺192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多才多艺,金石书画皆...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2017
在考察百年新诗音乐性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诗顺应现代生活的历史性转变和现代汉语的迅猛发展,已经突破了格律、半格律的理论框架,创造了一系列新的音乐性形式,如比格律诗更为...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5
一、呈现中国与阐释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有阐释中国的焦虑。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共同作用下的中国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令人眼花缭乱。大转型,后革命,后工业,...
[报纸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 年份:2004
相对于近年在内地走红的李敖、余光中、白先勇等台湾文人,柏杨似乎有些过气。但是,他在上世纪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创作,无疑是我们思考中国文化的重要参照。鉴于柏杨在批判性思考......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诗探索 年份:2004
“欧化”问题,自新诗诞生之日即存在,先后被表述为“欧化”“西化”“洋化”“非中国经验”等一系列命题,与文化认同直接联系。这一问题平静时,是趣味之争,是写作取向的区别;到激烈......
[报纸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 年份:2004
乡土文学衰败之后,“城中村文学”兴起了。“城中村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新现象,对此,批评理论界似乎还缺少准备,仍停留在陈旧的乡土文学/城市文学二元结构思维之中。在社会学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山花 年份:2016
近年来,《人民文学》首倡的"非虚构"写作不时引起人们的讨论,比起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小说等老牌概念,这一文学新概念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被归入这一新概念名下的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6
若论2015年诗歌,首先是这样两个热词:工人的诗,农民的诗。打工工人的诗和农民余秀华的诗,"工农"率先在诗歌中被重新发现。其次,"诗歌活动"替代"诗歌运动"成为诗歌运作新...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美女作家"本来应该是个褒义词.如果说有什么美女作家的话,古希腊的萨福可算第一个,她用自己的乳房而不是诗歌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现代文坛的林徽因恐怕也算得上一个典型.可20...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2018
打破新诗古诗二元对立,杜诗对新诗有诸多启发,地理名词的运用即是其一,它相当于杜诗建筑学中的钢结构。百年新诗不乏运用地理名词的优秀之作,但潜能远未释放,运用效果高下不...
[报纸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 年份:2004
高考甫一结束,一些诸如“高考满分作文震撼全国”“满分作文感动14亿人”的文章就在朋友圈中流传。尽管不少正规媒体多年来持续辟谣,证明这类所谓“满分作文”根本是牛头不对马......
[期刊论文] 作者:师力斌,, 来源:团结 年份:2017
父母在接孩子的时候最美下午偶到此地坐在幼儿园外的街椅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