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就"斯谛勒(Stiller)”的景象,马可斯*弗理斯(Max Frisch)让人问律师道:"人用自己的生活时间做什么?我对这一问题几乎不曾有清楚意识,但它却一直使我激动.”弗里斯发问时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 来源:世界哲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哈贝马斯在这篇文章中概述了欧洲民族国家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存在着四种回应.哈贝马斯本人既不主张全盘支持,也不主张全盘反对,而主张第三条道路.但他认为这种第三条道路不应当是消极防守的,而是应积极进取的.他希望建立一种没有世界政府的世界内政,以期跟全球化......
[期刊论文] 作者:J·哈贝马斯, 来源:社会学研究 年份: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员于1998年7月2日致函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向他请教五个问题。哈贝马斯于8月16日回函逐一作了简要回答,其中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特......
[期刊论文] 作者:张江, 哈贝马斯,,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与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就公共阐释和当代阐释学的基本问题展开对话。双方就阐释的公共性、阐释学与传统的关系、理性在阐释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等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J·哈贝马斯, 来源:复旦学报 年份:2004
哈贝马斯在这篇文章中概述了欧洲民族国家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存在着四种回应.哈贝马斯本人既不主张全盘支持,也不主张全盘反对,而主张第三条道路.但他认为这种第三条道路不应...
[期刊论文] 作者:J.哈贝马斯, 来源:社会学研究 年份: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研究员于1998年7月2日致函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向他请教五个问题。哈贝马斯于8月16日回函逐一作了简要回答,其中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特性、工具性行动和交往性行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现译载于此,希望有裨益于读......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 符佳佳,,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9
200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80周年诞辰。他的思想在当代影响深远,中国学界颇为关注。这里我们首先刊发哈贝马斯2004年11月获得"京都奖"时的答谢词,文中他...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陶东风, 来源:文化研究 年份:2016
哈贝马斯在文章中从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框架出发阐释阿伦特的行动概念,认为阿伦特阐释了发生于言语实践中的交互主体性的建构。他赞赏阿伦特从交往行为的规范特征中解读出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张云龙,,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13
从皮尔士编年体作品集的一个编者爱德华·C·摩尔那里,我们得知其选集差不多有104卷。我甚至不清楚出版了什么而什么明白易懂。然而,幸运的是,皮尔士认为全部符号是一个巨大...
[期刊论文] 作者:J.哈贝马斯,天一, 来源:世界哲学 年份:2009
本文是尤尔根·哈贝马斯在斯坦福举行的纪念理查德·罗蒂大会上所做的悼词.哈贝马斯在文中回顾了他与罗蒂几十年的友谊,高度赞扬了罗蒂作为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所做出的杰出...
[期刊论文] 作者:尤根·哈贝马斯,, 来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年份:2001
“马克思主义在过去始终是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我希望《当代马克思主义评论》依然忠于这个宗旨,即严肃地向一切新的和具有挑战意义的事物开放,同时不忘记过去。”Marxism...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薛华,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就“斯谛勒(Stiller)”的景象,马可斯·弗理斯(Max Frisch)让人问律师道:“人用自己的生活时间做什么?我对这一问题几乎不曾有清楚意识,但它却一直使我激动。”弗里斯发问时用的动......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洪新,, 来源: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1992
20世纪的哲学可分为四个大规模的运动、四个思想体系,即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现象学在横向方面由于融汇人类学的思想而获得了发展,在纵向方面由于...
[期刊论文] 作者:尤尔根·哈贝马斯,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1999
一、社会福利国家妥协面临终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世纪末,西方发达社会重新遇到它们以为在社会制度竞争压力下刚刚解决了的问题。这是一个与资本主义本身同样古老的问题:怎样才......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杜可柯,, 来源:书城 年份:2014
作为一种简化和缩减的反映,"镜子镜子"指的是去年(2001年)肖恩·斯库利个展上的重量级作品《四幅巨镜》。该展览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艺术馆和慕尼黑的艺术之家举行...
[期刊论文] 作者:J.哈贝马斯,逸飞, 来源:世界哲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 陈学明,, 来源: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1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从西方到东方,不少人为资本主史社会大唱赞歌。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学者,却对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态...
[期刊论文] 作者:哈贝马斯,曹卫东,,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7
马丁·布伯在当代语境中开创了一套对话哲学,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隆重纪念的。对话哲学强调人之作为实践存在优先于人之作为认知主体,强调第二人称的优先性,即我-你关系优先于...
[期刊论文] 作者:J.哈贝马斯,薛华, 来源:世界哲学 年份:1986
【正】 一、十八世纪后期在西方文化中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意识,历史被理解为一种统括世界的、产生问题的过程。在这种意识中,时代对于从未来着想对付过去留给我们的种种问题,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