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6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 来源:高教学刊 年份:2015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之一,本文以中职出纳课程为例,基于出纳岗位工作内容和过程的分析,以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入手,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 来源: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年份:2015
中高职贯通是中高职衔接工程中创新的办学模式,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不断显示出来,其根源在于中高职贯通办学缺乏在现代职业教育体...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 来源:职教通讯 年份:2016
以我国职业教育动力系统为切入点,分析建国以来发展至今的职业教育历程演变所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指出重塑现阶段职业教育动力系统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学校、行会、企业、公众...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 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2014
教育部2013年颁布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使我国中等职业教师第一次有了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在其出台背景、内容框架、实施主体等方面与英国继续教育国...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 来源:德语学习 年份:2008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仅仅被当作一种修辞格来研究。自从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兴起后,隐喻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获得重新认识。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行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 来源:德语学习 年份:2007
眼睛、耳朵、嘴巴是人们的视听说器官,与每天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眼睛,耳朵和嘴巴的中德相关熟语:对应熟语(汉语和德语中表达和意义相同或相似的熟语),差异熟......
[期刊论文] 作者:孙卓,周奕珺, 来源:金融 年份:20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宽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限制,积极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德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对...
[期刊论文] 作者:孙卓,周奕珺,,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 年份:2020
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了德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绩.我国正在开展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改革工作,通过深入了解德国职业教...
[期刊论文] 作者:郑建萍, 周奕珺,,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19
基于FIT量表对S市职业院校新进教师(N=130)的从教动机、对教师任务的感知、从教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FIT量表对测量中国职教教师在方法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切性;新进教...
[期刊论文] 作者:陈文彪, 周奕珺,, 来源:职教通讯 年份:2014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结合社会对职教师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和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培养职业教育的反思型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包向飞,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受访人:沃尔夫冈·顾彬(1945-),男,德国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系主任 采访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顾彬教授办公室采访时间:2014年1月9日下午周......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包向飞,,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受访人:沃尔夫冈·顾彬(1945-),男,德国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德语系系主任采访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顾彬教授办公室采访时间:2014年1月9日下午周...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郑建萍,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2021
摘 要 为提升职业资格的国际可比性、加强教育治理、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入、提高职业能力的评估效率,21世纪以来,德国基于长期行会考试实践和职业科学研究成果,就职业能力的大规模评估方案展开探索。职业能力作为规范性概念,包含认知和非认知性质要素,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周奕珺,郑建萍,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2021
为提升职业资格的国际可比性、加强教育治理、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入、提高职业能力的评估效率,21世纪以来,德国基于长期行会考试实践和职业科学研究成果,就职业能力的大规模评估方案展开探索。职业能力作为规范性概念,包含认知和非认知性质要素,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沃尔夫冈·顾彬(受访),周奕珺(整理),包向飞(整理),,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周奕珺:顾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一直以来都盼望有个机会,能单独听您谈谈您做学问的历程以及您对于一些文学问题的看法,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感到特别荣幸。您在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