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1
杭州“西湖十景”驰誉海内外,“十景”之说最早起于何时,己难究法,至迟在南宋中期,祝穆撰《方舆胜览》一书时,已经纪录了十景的名目。画家马远曾绘“十景”诸图,惜已不...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2
说起风筝,曹雪芹是行家里手。他写了一部《废艺斋集稿》,其中有一本就是《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专讲风筝扎糊、绘画图式以及迎风放鹞的艺术的。此书虽已失传,但还留下了传抄...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1
著名诗人、小说家郁达夫在海外殉难于抗日大业,迄今已45年了。他在杭州大学路场官弄的故居——风雨茅庐,大前年曾由杭州市有关部门决定修葺,拟作为“郁达夫纪念室”,这是对...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5
马谡,是孔明很欣赏的军事人才.他为蜀汉立过两次功劳:一次是略施反间计,使敌将司马懿一度失去曹魏的信任;一次是孔明南征当时的少数民族,他献了忠言:“攻心为上……愿公服其...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2004
俞平伯先生对《浮生六记》的评价是:“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他物。”他把这本小书视为“一块纯美的水晶”,认为它的内含“有...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9
清代初年,江南有三位词曲家驰誉当世,他们是吴伟业(梅村)、尤侗(同人)和李渔(笠翁)。其中名声最隆的是吴梅村,曾任国子监祭酒,后辞官倘佯山水间。在诗的造诣上,李渔虽未能与吴梅村颌顽,但......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8
平襟亚与︽作家书简︾司马一勺鲁迅先生曾说:“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见《且介亭杂文二编》)读者爱读作家书简,无......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1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曼殊是学佛时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父亲是商贾,母亲是日本人。他诞生于日本,六岁时归国,青少年时又去日本留学,因受到留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0
温源宁先生在《一知半解》一书中对辜鸿铭作了别出心裁的介绍。这个传奇人物的特色是:他留着辫子,有意卖弄。他脾气拗,以跟别人唱对台戏过日子。大家都接受的,他反对。大家...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3
忆及有关郁达夫先生的一件旧事。1934年3月间,郁达夫已定居杭州一年有半,应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杂志编者之约,写了篇题为《杭州》的随笔。文中说,南宋定都城于临安...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92
从前爱好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外国思想家和文豪,由于热爱中国文化蕴含的道德精神,常爱将某些作品理想化,甚至以自己的见解来加以改编。最典型的事例,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7
清光绪二年(1876)十月中旬,郭嵩焘以署礼部侍郎、二品大员身分,充当首任出使英国的钦差大臣,从上海登轮船启行。他的《使西纪程》就是从这一年十月十七日开始记述的。那时郭...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6
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岢岚州学正吴从权,山阴县教谕张恒给,到京城述职。学正,是州官学的长官;教谕,是县官学的长官。他们来向皇帝陈述地方教育情况。朱元璋没有听他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6
“慎言”的另一面 明初儒学名臣宋濂(1310—1381),号潜溪。早在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他与刘基、叶琛等辅助朱元璋,受其礼聘,被尊为先生。洪武初,他奉命主修《元史》,官至学...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8
人性扭曲杂弹●司马一勺《云峰悦禅师语录》有这样一段记载:“上堂,僧问:‘灵山拈花,意旨如何?’师云:‘一言才出,驷马难追。’进云:‘迦叶微笑,意旨如何?’师云:‘口是祸门’。”(《古尊......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5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291093),在治平三年前后,人昭文馆编校典籍,那时苏轼也在史馆任职,两人颇友善.王安石行新政,沈括是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熙宁六年间,沈括奉旨察访两浙....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4
社会上的人们,一般总是“两头小、中间大”的。两头小,指见义勇为、好作奉献的英雄人物和狡猾残忍、作奸犯科的恶徒,都属于人群中的少数,多数人则处于中间状态。一旦街市上出...
[期刊论文] 作者:司马一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5
在清乾隆朝曾任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又兼吏、户、兵部尚书的和珅,后人大都认为他是个蠹国肥家,结党营私的佞臣,并无什么才能.乾隆也曾一再说:“我大清朝乾纲坐揽,事无大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