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2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8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裂交汇,迭加。...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87
本文以野外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长沙地区第四纪断裂进行了研究,指出本区有两组第四纪断裂,一组为北北东向,另一组为近东西向,前者均发育在早更新世地层中,后者均发育在中更新世...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1
第四纪是地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页,是目前正在经历着的地质阶段。而地震是地质现象,是地质构造活动的一种形式。显然,研究地震必须研究地质,必须研究第四纪地质,这是...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2
作者认为,新构造运动基本上可划分为三类:断块运动、拱拗运动,褶皱运动。其形成相应的构造有:断块构造、拱拗构造、褶皱构造。按照作者这一分类,鄂西高原与江汉平原属于典型...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83
广东新丰江水库区葫芦坳河流袭夺现象早就为地质、地理工作者所发现,但对它作具体解释却不多,只是一般地作为新构造活动标志提出来,有的文献中虽略有解释,也不甚中肯。笔者认...
[会议论文] 作者:任镇寰, 来源:中国八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术会议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李安然,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4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陆新构造基本类型—拱坳构造。对它的构造特征、性质、应力作用状况以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论述。以鄂西江汉地区发育的拱坳构造为典型作了较详细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何晓灵,,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2006
从重、磁场、断裂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地震影响场、发震机制等多方面分析,认为1605年琼山大震的几个6级左右“余震”置于雷州半岛东侧是与活动构造带吻合的,基本上合理,赞成19...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钟贻军,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8
从台湾海峡与台湾浅滩的地貌特征、区域构造格局、海峡盆地形成历史、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震源机制解以及地震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台湾浅滩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东东向澎湖-北......
[期刊论文] 作者:钟贻军,任镇寰,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3
综合研究了阳江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深部构造特征以及形变、断层气测量结果 ,对 196 9年 7月 2 6日阳江 6 .4级地震的宏观影响场、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EE向的平冈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吴时平,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2000
应用地震活动、台站前兆观测、流动重力、海平面变化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绘合分析了粤桂琼交界地区近斯的地震活动趋势。认为近3年内或稍长一些时间,该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罗振暖,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8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断裂交汇.迭加.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划分出三个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黄河生,任镇寰,等,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0
本文介绍了广西灵山地区土壤中汞气含量测定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含汞量的变化,指出罗阳山西北麓北东东向断裂是测区最活动的断裂,其次是北西向的蕉极坪断裂。在历史强震区,土壤中......
[期刊论文] 作者:蒋维强,任镇寰,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0
本文以广西及其邻近地区较为丰富的历史及现今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用地震能流密度的方法对灵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作了定量的研究。对该区地震的震源深度作了估计,并用多种方法对灵山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钟贻军,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6
北部湾6.1,6.2级地震震源位于北部湾盆地的东部,构造上处于盆地内部NEE向的次一级企西凸起与乌石断陷的交界地带,发震断裂主破裂是NEE向的北部湾-珠江口外断裂,NW向的临高断裂可能了参加了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罗振暖,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8
在总结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对华南地震区地震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及地震能量释放特征进行了新的研究。指出强震主要集中发生在东南两端,目前的第二周期将在2020年前后结束,本世纪本(第四......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任奔滔,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6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黄剑涛,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1990
本文研究地震台站存在的问题,阐述台站改革开发的基本思路及搞好台站开发对促进台站综合治理的意义,介绍了具体做法和成效。...
[期刊论文] 作者:任镇寰,罗振暖,华卫,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2002
运用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地震能量及其量值空间扫描、地震条带、小震频次、数理统计、地震迁移等方法 ,研究了粤闽赣交界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并作了地震趋势分析 ,认为研究区第四活动幕已临结束 ,近十年内发生 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很小 ,发生 5级以上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乔计花,刘天佑,任镇寰, 来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年份:2003
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断裂构造问题及其在地震灾害中的作用,随着该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和分形几何等新的数学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力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并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该区的重要断裂,是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