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鲁守宽,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9
本文根据沙氏法(A.E.Scheidegger)对滦河尤其是中下游水系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和土层节理、地震裂缝、地震断层面解等得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相互验证,从而得出了唐山近区的新构造应力场:最大压应力轴...
[期刊论文] 作者:A.E.Scheidegger,艾南山,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4
印度板块往北,菲律宾板块往北西,太平洋板块往南西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格局是中国地震构造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实地应力测量、地震断层面解、河谷走向和节理产状等不同资料,计算...
[期刊论文] 作者:A.E.Scheidegger,沈萍,,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4
表面节理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出现在各处岩石露头上。它是岩石露头发生崩解的裂隙。通常任何岩石露头都有三组不同方向的节理。某些实例中,这种基本型式是肉眼可见的,而在另一...
[期刊论文] 作者:A.E.Scheidegger,张鸣冈,,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7
地震的地理分布概述地震发生的频度各个地区不尽相同,为确定高地震频度地位的位置,须定出震源座标并作出其图解。显然,这些地震的震中与一定的地震发生时间间隔相适应,因而某种程度上震中密度表示了那时的地震频度。本节中我们采用这一方法:选择足够大的时间段......
[期刊论文] 作者:A.E.Scheidegger,张鸣冈,,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7
地震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地震效应的两类基本上不同的问题:一是分析震源力学问题和震中附近地区地震灾害的影响问题;二是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的传播和研究能够获得的地球构造方面的结果。本文仅讨论上述第一问题,我们称这一部分地震学为"地震活动性研究"。因为这......
[期刊论文] 作者:A.E.Scheidegger,金本奕,陈彭年,,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2
地球表面处于运动的状态。到处产生垂直和水平位移。在世界上大部分山区,已经观测到每年约几毫米的垂直运动。的确,这种数量级的位移对于消除侵蚀作用是必要的。根据河流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