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粟裕,,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2021
作为一个马华文学的“坏孩子”,黄锦树在马华文学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其小说的空间艺术内涵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空间角度切入,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讨论黄锦树的空间书写,试图结合空间理论探寻黄锦树小说展现出来的空间意义及文化内涵。...第一章中笔者简单介绍黄锦树其人其作并结合学界的空间转向阐述从空间角度研究黄锦树小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第二章笔者在本文中分析的故事空间主要是用于惩罚和改造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崇科,,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考察台湾体验与“黄锦树现象”的复杂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既是旅台学者黄锦树的资源支撑的反攻利器,同时又是一种伤害和背叛。对马华本土的大力批判毋宁更反映出黄锦树对大马...
[学位论文] 作者:沈芬,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20
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代表作家之一,黄锦树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他以郁热而潮湿的半岛雨林为背景,构架了他的故事迷雾森林。...本文以“失落时间的再造”为切入点,将黄锦树置于特定的历史、国别环境下,从故事主题与内容、小说创作策略及写作的历史症结三部分,试图厘清他的叙事逻辑与创作诉求,系统探索黄锦树的文学世界。  ...本文首先分析阐明了黄锦树作品中的母题与范式,对“郁热雨林与胶园深处”、“家庭结构的再造”、“马华...
[学位论文] 作者:黄蕾, 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年份:2020
论文以马华作家黄锦树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海外华语文学创作研究潮流进行延展性思考。...黄锦树在创作中勾连华语文学谱系,思考华语文学史,深刻关切华人、华裔、华族命运,本文试图通过互文与反讽的创作叙事技法研究,阐发黄锦树小说与华语文学和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的联系。...论文在已有的黄锦树小说互文研究的基础上,对互文和反讽概念进行讨论,围绕黄锦树小说内、外形成的多重“互文”的梳理和分析,从叙事、形式到存在论层面的反讽特...
[期刊论文] 作者:姜雯,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20
在后院,黄锦树像是个快乐的农夫  “你要来我家坐坐也行,只是我家很乱,如果不怕蚊子,也可以到后院喂喂蚊子。”  9月27日,我从台中搭大巴去南投埔里,黄锦树拍了一张他车子的照片给我看。...去台中的前一晚,台北下着雨,我从火车窗玻璃望向外面的野林倒影,试图想象南洋的雨,淋浇在黄锦树书中的那片胶林,白色的胶汁汇流成一条白径……  下车,黄锦树已经在那里等我了。他穿着宽松的棉...
[期刊论文] 作者:朱崇科,,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坐镇台湾、回望故土并虚构南洋的黄锦树作为小说家却有着和本土老现们争夺鲁迅的潜在意识和文学实践,其杂文性讽刺、介入式抒情、解构式重构都呈现出独特的效果。黄锦树亦有...
[期刊论文] 作者:陈润庭,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22
随着《死在南方》《雨》等小说集简体中文版的出版,黄锦树渐渐为大陆读者知晓:原来,在马来西亚还有一群作家,以汉语书写文学.其实,作为“在台”马华作家中的代表,黄锦树成名有年.1967年,黄锦树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州....柔佛州位于马来西亚南部,全年阳光普照,是热带雨林气候的典型.童年的橡胶树与热带的蕈菇和昆虫一起,后来都被黄锦树写进小说里,变成了他小说里最迷人的部分.1986年,和当时许多马来青年一起,黄锦树负笈来台...,于台湾“清华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后,执教于台湾埔里“暨南大学”.1990年,黄锦树凭借一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新世代作家学者黄锦树的马华文学论述 ,因观点的偏激和措辞的尖锐 ,而引发马华文坛学术与道德关系的争论。本文认为“黄锦树现象”是当代马华文学思潮嬗变的聚焦式体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杨庆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20
《乌暗暝》  作者:黄锦树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后浪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59元  该怎么来描述我对黄锦树的阅读?...
[期刊论文] 作者:任朱彬,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22
《雨》是马华新生代作家黄锦树近年来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远隔重洋,身在中国台湾的黄锦树以其童年至青年时期的胶林生活为背景开始自己的热带记忆追寻之旅,在文本中与热带记忆展开对话,思考马来华人的生存困境与自己的身份认同。...“归来”是《雨》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旨在从三个层次对黄锦树《雨》中的“归来”主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归来”的限度及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强,, 来源:芒种 年份:2019
黄锦树的马华书写一直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甚至到了冒犯文学圈的地步,因而被王德威称为“坏孩子黄锦树”. ①同时,作为一名学院派学者,他一直有意尝试重构马华的文化想象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衡, 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份:2020
马华作家黄锦树作品中的"热带暴雨"意象是其一大写作特色。黄锦树在小说集《雨》中编织"热带迷宫",是处于断裂历史时间与离散家国空间中华文作家的情感宣泄方式。雨林中南洋...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丽丽,,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16
本文尝试引入对话性的维度观察黄锦树的小说,并以《阿拉的旨意》为例,探究被压抑的话语(discourse)如何通过个人私语的形式进入对话/论争的公共场域。小说表面上看来是一篇单...
[期刊论文] 作者:张惠思,李美,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22
马华留台作家黄锦树的早期作品对华族社群的历史际遇具有高度指涉性.当时种族问题依然是政治禁忌,这使其“基础语义域”须立足于虚构世界,而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作为题中之要义,又限定文本内容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因此...,黄锦树以梦境叙述作为其早期小说的重要叙事策略,将个人、家族以及族群记忆以变形的方式不断重述,让已经尘封却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重新当代化.梦境叙事之于黄锦树,是一种在恶劣写作环境中的智性叙事方式,潜隐表达马华族群的历史缺席与生存困境...
[学位论文] 作者:寿吉青, 来源:华侨大学 年份:2020
以小说书写历史是黄锦树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历史的虚构性与小说的真实性在他的作品中相互交缠。...出于对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对“中国性”的矛盾心态,黄锦树希望能够摆脱“中国性”的影响而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进行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新,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2
黄锦树的小说以南洋情调、热带雨林传奇和"他者"身份成功介入台湾文学场.其作品一再重复"失踪与寻找"的叙事模式,以感性的方式诠释了马华文学身份的隐匿性和离心性,并从后设...
[学位论文] 作者:邵韶韶,,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4
本论文以黄锦树的马华文学论述为分析对象,集中处理了他认为存在于马华文学与“中国性”、“本土性”之间的纠葛,并且试图厘清他为马华文学寻觅到的“未来式”身份属性:非民...
[期刊论文] 作者:张琴凤,,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黄锦树作为马华新生代作家的核心人物,其挑战传统的异端姿态引起了马华文坛的极大关注,可以从失踪———寻找的叙事模式、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象征、诡谲的叙事手法、实验性...
[期刊论文] 作者:姜安琳, 王列耀,,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4
身为旅台马华新生代作家,黄锦树在马华文学现代性未竟之途中,企图摆脱传统的重负,寻求马华文学的新生。他多次将中国文人纳入其小说创作中,譬如郁达夫、林徽因、章太炎、康有...
[期刊论文] 作者:邱苑妮,,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11
本文旨在透过黄锦树三篇自叙色彩非常浓厚的返乡模式之作《乌暗暝》、《旧家的火》及《火与土》,深入探勘及梳理作家因身份的转换即从旅台留学生到长居在台的学者,在身份转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