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苏桂琴,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教师对德育言传身教的师范作用鹿晓红苏桂琴学生时代,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其人格社会化和道德标准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他们可塑性极强,正是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思政隐性教育形式是被动性完成的,但隐陆教育意境是主动性设计出来的;把隐性教育资源组织成强烈的教育暗示,可理解为隐性课程设计问题。优质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源,能形成促进思政教......
[学位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日益严重的整体性生态危机凸显了规范与驱动人类行为的传统社会伦理隐含的结构与水平性缺陷。本文是在“生态危机引发社会伦理的责任检讨,促使社会伦理从传统二维(获取资源能......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19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日渐成为影响广泛的"新鲜"理论。然而ANT不过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初级版,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却是ANT的完整版。以"完整版ANT"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可...
[学位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8
本文研究沿“主奴关系”产生(主奴哲学)、发展(宗教哲学)、流变(经典力学,笛卡尔、康德哲学)、双向(黑格尔哲学)、终结(马克思哲学),系统地勾勒主奴哲学思维方法的演进路径,...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规范与诱导人类行为的传统社会伦理隐含的结构与水平性缺陷,催化生态危机;须对传统社会伦理原有两个价值取向(获取资源能力取向、分配资源公平取向)维度的规则进行生态化“洗礼”......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生态危机与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社会发展面临"低碳化"转向。为抓住这机会,要以消除"低碳"认知误区来强化价值观基础,以价值观低碳化改造来消除"知行相背",以系统化措施来推进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在分析对艰苦奋斗精神种种误解的基础上,阐释了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基于现今大学生现存特点及其历史责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概括了艰苦奋斗精神对事业成功的内在...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教育是按照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造就人的社会活动。“造就人”是指教育是对人的现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之增添新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它既蕴含了教育的“重现历......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来源: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大学生是承担建设国家重任的未来栋梁.由于不良社会文化广泛渗透、制度对失信行为惩治不力、高校诚信教育'虚弱'、家庭诚信教育'偏失'等原因,导致了大学生&#...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吴建国,,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哲学司职系统化的不断深入的趋真性追问;哲学与科学追求两种不能同时存在的理性满意,由此互为发展阶梯。崇拜科学成果而不进行哲学追问的形成,让哲学与科学走向窒息。轻视哲学必......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建国,鹿晓红,,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和引导人类文明的旗帜,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科学;形成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关键条件在于“理解”它是科学。由此,以科学的方式运用和...
[期刊论文] 作者:曹孟勤,鹿晓红,,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16
只要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先做出决定与被决定的等级秩序安排,主奴关系哲学便随之产生。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近现代的认识论哲学,均囿于主奴关...
[期刊论文] 作者:郭晓磊,鹿晓红,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传统的“公众”、“理解”、“科学”等概念以及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测量方法作出了批判性的解读,认为应该坚持多元、开放、民主的理念,在......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 张志华, 来源: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摘 要] 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思政教育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对大学生事业观进行乐业敬业化改造;这需要由高校特色化的多元载体及其多种实施途径构成的施教体系来承担。该施教体系建设要在八方面原则的指导下,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鹿晓红,吴建国,郭晓磊,,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份:2011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源于其科学本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与科学地位的关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揭示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