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珏,, 来源:法律史评论 年份:2012
此诗是马作武先生于庚寅年秋于岭南...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1997
族刑论马作武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这一违背人性、情理以及古代...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比较法研究 年份:1997
为讼师辩护———兼与梁治平先生商榷马作武律师制度产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罗马共和制时期。而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有律师出现。此前的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1995
“录囚”“虑囚”考异马作武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录囚"与"虑囚"是同一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录囚"条:"中国封建时代一种由君主或上级长官向囚犯讯察决狱情况,平反冤狱,纠正...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 年份:1994
略论中国古代司法官吏的职务犯罪马作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君主集权的专制政治。行政权与司法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无严格的区分。中央司法机关置于君权的控制之下,而地...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枫,,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2015
中国但凡国史论的著作,都有求真抑或求实的考量。这是因为经史子集的学术传统,对古代史或叙或论时,叙说的框架早已固化为上溯先贤圣言或者谋划经世致用;而其近代一旦改为...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在“非讼”意识的支配下,古人认为诉讼是一种导致不安定的因素,因而千方百计予以平息。本文归纳了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最惯常使用的几种息讼之术,即拖延、拒绝、感化以及设置“教唆......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典型的等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内容广泛,包含了政治、法律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而归根结底还是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法律上权利义务的不平等。本文主要从等级与生活方......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庄子的道论,具有一种对传统及世俗的以贵贱有等、上下有别为精神的社会等级秩序观念予以颠覆和解构的理论因素。从人性的真谛便是自然性出发,庄子强调各种社会关系及规范都是...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1999
在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已经认识到了对国家各级官吏进行监察的必要性,并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许多职官普遍负有监察职责以及舆论监督的相对发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儒家提倡的“礼治”、“德治”、“人治”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
[报纸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 年份:2004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3
由于文化的定义千差万别,"法律文化"也是歧说多多.我认为,简明地说,法律文化是由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包括法律观念、法律学说、法律精神)以及与法律相关的行为方式组成的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05
关于孔子杀少正卯这段公案,历来聚讼纷纭,我也曾作过肯定性的论述。后来发现否定性的观点竟是当今学界的主流,疑惑之余又滋生了进一步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念头。毕竟兹事体大...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比较法研究 年份:1995
中国法律史学界长期以来都非常注重研究沈家本,所出成果也算斐然。学者一致认为沈氏作为中国法律发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曾以其执着的追求和不解的努力加上历史的机遇,为...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2
先秦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之学,以“刑名法术”为核。其所谓“法”者,若指向法律,则坐实于刑。重刑主义是法家思想的必然归宿,其理论基础包括任力不任德的实力主义、性恶...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1999
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法”字的基本含义进行了仔细的考究,并得出了古代之“法”与今日之“法”内涵不同的结论,进而分析了古代法学的所谓“法治”理论的本质,认为法家的“法治”......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法学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以及后世都具有深远影响。他在齐国主持政治、经济方面改革的同时 ,非常重视礼义教化的作用 ,认为礼、义、廉、...
[报纸论文] 作者:马作武,, 来源: 年份: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淮南子·说林训》:“阳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涂”通“途”,衢涂、逵路,均指四通八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