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7
就当前的教研现状和教学实际环境来看,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基本方向之一,应该是从构建授课话语的有效性入手,在话语内容体系、话语承载体系和话语表述机制等三个......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人们通常认为“存天理 ,灭人欲”的提出者是二程和朱熹 ,但就现有的资料看 ,事实并非如此。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也是宋明理学中各个派别合作的产物。...
[学位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3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为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十分丰富,涵盖很多领域,并对每个领域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在理欲方面的思想对宋、元、明、清,甚......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6
出于对易学研究视野狭隘化的反省,钱澄之摆脱了象数之学与义理之学的束缚,主张站在《易》理的高度来审视象数和义理的关系。从阐述《易》理的角度出发,他高度评价易象的地位...
[学位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 年份:2014
钱澄之易学思想,较之同时代的其他易学思想,在整个易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关于他的易学思想的研究还相当缺乏,远未到达应有的规模和水平。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朱熹在借鉴和超越佛道德福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传统儒学的价值立场,从理性道德幸福在幸福内容结构中的地位、道德作为获取幸福手段的作用,以及如何推进德福一致的实现等方面,构建了......
[会议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中国近代幸福观是古今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儒家的幸福观相比。近代幸福观带有自己明显的时代特征:充分肯定幸福的感性物欲向度;较为妥帖地安顿个体和群体在幸福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朱熹有关司法领域的认识,在他的整个法律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论述全面,从司法精神、审理原则、判案标准到量刑力度和惩处方式都一一涉及。当中不乏保守、落后...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分析了朱熹幸福观的特征,认为他在整合儒释道三家理论资源的基础上,用讨论幸福观的方式,完成了对人生本质和价值的重新探寻:在解读幸福的内容结构,提升儒家幸福观的理论层次,...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在宋代历史中,程颢、程颐一般是以熙宁变法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有人据此将他们归为守旧派。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北宋中期严峻的社会现实,二程也提出了一套变法主张,其中的某...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在幸福的内容结构上,朱熹选择性承认了幸福感性物欲层面的合理性,但其总体倾向偏重于幸福的道德理性层面。在决定幸福的诸因素中,他十分重视道德素养的影响力。因而,朱熹在前提预......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近代幸福观较为科学地阐述了感性物欲幸福、理性道德幸福以及个体幸福、群体幸福之间的关系;在影响幸福的诸因素中突出了公共社会领域制度的作用;并突破了传统以德求福观念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朱熹有关立法方面的认识在其整个法律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律法精神上主张立法为公,在对待旧法的态度上坚持勇革弊法,在立法技术上力主行简易之法,在立法手段上认......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53
我省小学学生的流动性很大,根据普查,上学期全省二百十四万七千八百十九名学生中,因各种原因中途离校的竞达十八万五千○二十二名之多。而广大的农村小学,日常学生的缺课现象...
[会议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周易》主要从两个层面对"福"进行阐释:首先,将"福"分成两类,即不可控力赋予之福和主体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追求到的福;其次,它认为人可以通过祭祀、习知和修德等手段求福.《周...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2
两宋是中国社会发展思想演变的重要时期,学者们系统提出了关于社会运行的认识,并为促进社会进步设计了种种方案,朱熹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求索 年份:2010
朱熹以重现三代之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理想,他提出了教育教化、礼法相济、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进行财富调节等措施。在众多治理手段中,因为对教育教化作用的看重,朱熹以它为社会治理的根本方式。其治理思想体现了官方系统与民间资源相结合的特点,并从......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57
高小算术第四册“总复习”部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内容,有反映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习题(如169、295、297等题),有反映我国人民物质文化The textbooks in the “Ge...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5
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陶有浩,刘伟,,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0
“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至22日在苏州大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大学哲学系协办。来自国Seminar on C...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