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中国调味品 年份:2005
对KCl与NaCl在低盐固态酱油发酵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KCl代替NaCl,KCl的浓度要高于NaCl才能抑制发酵期间杂菌的污染,且使用KCl的发酵效果比NaCl要好。...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中国调味品 年份:2007
探讨了鲢鱼肉蛋白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复舍酶(Flavourzyme+Protamex)水解可达到较高的水解度;经酶解后的水解液接种乳酸菌发酵,可去除其中的腥苦味。...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粮食与油脂 年份:2007
该研究利用米渣蛋白制备大米肽的适宜酶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在pH8.5、温度55℃、酶用量2.0%条件下水解3h,水解液中5%TCA可溶性肽含量可达37%以上。...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适用技术市场 年份:2000
介绍了以啤酒酵母泥为原料制取药用和食用两种酵母浸膏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及其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的应用范围、投资和经济效益也作了简要描述。...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6
研究了甜玉米加水磨浆、酶解、冷却去沉淀等技术对饮料中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品稳定性、风味和口感的影响.优化出的酶解条件是:α-淀粉酶用量为16 u/g湿玉米粒、温度70...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饲料研究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04
研 究 了 魔 芋 可 溶 性 膳 食 纤 维 饮 料 生 产 时 魔 芋 精 粉 的 提 纯 去 杂 和 增 溶 工 艺 条 件 。结 果 表 明 ,将 魔 芋 精 粉 用 酒 精 溶 液 研 磨 洗 涤...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为提高魔芋葡甘露聚糖(KGM)的溶解度,研究了酸酶结合法水解KGM的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水解率为20.65%;产品收得率为59.54%;多数水解产物分子的大小在三糖以上....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4
研究了外加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β-葡聚糖酶对酵母自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下,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的自溶干物质得率、蛋白质得率、氨基酸态氮得率分别提高52.2%...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来源:肉类工业 年份:2006
对低温禽肉制品(卤鸭脖)综合保鲜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菌化处理、优化复合保鲜剂并结合真空包装、微波杀菌等技术对卤鸭脖进行保鲜。样品在常温下的货架期可延......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高冰,,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7
以添加米糠、蓖头皮制得的成曲对鲢鱼下脚料发酵水解,进行去除鱼露鱼腥味的实验,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将其与普通成曲的处理方法对鱼露的去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添加有蓖......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高冰,,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7
探讨了接种乳酸菌对甜酸蕌头腌制工艺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含乳酸菌活菌和乳酸的培养液腌制蕌头仅需5d就可达到较高的产酸水平(0.92%),而利用天然菌发酵的传统干腌和湿腌工......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高冰,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7
探讨了大米渣蛋白的提纯及增溶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制取的产品蛋白质含量超过92%,回收率约65%,溶解度在各种pH值条件下均超过90%。为米渣蛋白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高冰,,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7
探讨了接种乳酸菌对甜酸蕌头腌制工艺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含乳酸菌活菌和乳酸的培养液腌制蕌头仅需5d就可达到较高的产酸水平(0.92%),而利用天然菌发酵的传统干腌和湿...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亚林, 陶兴无,,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3
该文研究了纤维素酶水解和酸洗法相结合,从大米糖化渣中提取食用蛋白质的新工艺.纤维素酶水解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4.8~5.0,纤维素酶用量20u/g~40u/g米渣,酶解时间30min~60min;...
[期刊论文] 作者:陶兴无, 李燕, 李政,,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研究了魔芋精粉的酶水解增溶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魔芋酸奶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魔芋精粉的控制酶水解条件是β-葡聚糖酶0.04%、魔芋精粉4%,pH6.5,温度45℃、时间5—10...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雪,陶兴无,王刚,,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08
以癸酸、甘油为原料,经硼酸保护双羟基后,酯化反应合成单癸酸甘油酯。研究了催化剂及反应时间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抑菌圈法测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
[期刊论文] 作者:陈强, 陶兴无, 高冰, 陈洪流,,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09
研究分析了传统米茶和功能米茶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原料大米制成米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减少,粗纤维和谷物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糙米发芽后制成的功能米......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雪, 陶兴无, 高冰, 陈强,,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8
从经过自然发酵的大头菜中分离出菌株若干,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表明有4株属于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杆菌2株(编号A1、A2),耐酸乳杆菌1株(编号C),短乳杆菌1株(编号D)。发酵实验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杨雪,陶兴无,柳志杰, 来源:饲料工业 年份:2007
试验是从不同时期的发酵构树叶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出4株生长良好的菌株,菌株编号分别为A1、A2、A3、A4。从菌落特征、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判定结果分属于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