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申伟 林启源, 来源:大东方 年份:2017
他就是福建省建材技术学校的离休干部陈炳铮。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采访了这位久负盛名、人生曲折离奇的民族音乐家。  大凡人之有大成就者,总是曾与苦难结缘的。陈炳铮也是如此。...陈炳铮于1928年6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母亲薛念娟是福州有名的才女,薛念娟是福州著名...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靖, 来源:学会 年份:2004
1983年10月,中国新闻社记者周景洛一文,通过"中国新闻社福州十月八日电"发往海内外.1985年1月23日,发表了...
[期刊论文] 作者:吴亚娜,,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陈炳铮在《简谈吟诵》中曾这样定义吟诵:"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用于...
[期刊论文] 作者:伊林,,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4
会上由该组成员及兄弟学校吟诵组成员表演了二十首由吟诵曲作曲家陈炳铮先生谱的诗词吟...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1
《诗经》的《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5
"吟诵"作为一种独特的声音表现方式,是文学、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文章先将福州传吟诵调的渊源、不同体裁古典诗歌的福州传统吟诵调作了具体的介绍,而后把福州传吟诵调与其...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98
“读”,《说文》训为“诵书”.“诵”.《说文》训为“讽”(“讽” 是凭记忆背书);郑玄说:“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周礼·大司乐》注)那么,“诵”应是带有声调、节...
[会议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 年份:2009
同志:寄上拙(?)的《吟诵铭——关于发展我国吟诵事业的呼吁书》一篇,敬请指教。衷心希望您能在"吟诵"的传播与推广方面多给指导与协助。让我们为振兴华夏文化,使我国吟诵...
[会议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 年份:2004
导言"吟诵"是传统的用于诗词声音表现的主要艺术形式,自古文人无有不能,代代相传,成为创作和欣赏诗词的重要手段。然而自‘五四’白话文盛行以来,吟诵艺术便渐趋衰微。近...
[会议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 年份:2004
诗词的音乐性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是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诗歌与音乐这两大"家族",彼此附着,相互依存,形成的是血缘的关系。在艺术诞生的古老年代,诗、歌、舞是三...
[会议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 年份:2004
吟诵艺术源远流长吟诵艺术是文学、音乐、语言的综合体,是文化之起源的一项重要因素。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源远流长的。《庄子》中有‘倚树而吟’之句。《楚辞·...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2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用于诗词声音表现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古典诗词(对优秀的新诗也一样),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看,而必须用朗读或吟诵的声音表现方式来欣赏、品味。...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数字化用户 年份:2019
中职学生的大部分家长教育理念不科学,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与教师经常交谈,很难在教育上取得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导致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
[会议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四川省土地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0
眉山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思想,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前提,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为重点,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把重大项目的巨大意义和各种政策宣传到户、到人,...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5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用于古诗词或古文(主要是韵文)的音乐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可称“吟唱”。六朝佛教盛行,佛经的唱诵对诗文的朗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南朝(梁)沈约发现了“四...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铮,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年份:2018
北美的野性造就了如印第安文明的絢烂,非洲的原始造就了如石器时代工具的粗犷。不必惊叹北美彩龟身上精雕细琢的刻画,亦不必惊叹非洲侧颈龟嘴角质朴耿直的笑颜,更不必惊叹我国龟类与生俱来的气质,一种纯粹的、民族的灵魂。  草(中华草龟),那壳色属于紫砂壶、紫檀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