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8
斯坦利·苏和德拉德·苏的《华裔美国人的性格和精神健康》一文认为华裔的文化身份构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美国文化价值观和种族主义三大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冲突...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7
@@“身份意识”是目前学界言说最为频繁因此而不再享有“前沿”意味的一个语词,但毫无疑问,对于当下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它依然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切入口...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3
进入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表现极其活跃,尤其是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整体上呈现出一个积极的上升期,而作为海外华文女作家群体本身,也表现出极为自许的兴奋状态,这自...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3
一李昂因《杀夫》与《暗夜》在台湾文坛声望迭起。由此说来,将这两部作品置于同一思维视角下给予观照是最自然不过的。但是,这样的事实又确乎难以回避:这两部作品不论是...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加拿大多...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1
可以这么说,就文学的地域色彩、民俗审美这一层面而言,沈从文之于湘西,贾平凹之于商州,……,这恐怕不仅在文学界都是尽人皆知的;或者说,就作家的地方群落的约定俗成而言,河北...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8
20世纪末迅猛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刻影响并改写了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欧华文学同时在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源性推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亦有其自为的表现,在根本上...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随着1949年前后一批新移民女作家从大陆迁往台湾,女性文学开始了她在台湾文坛的崛起与出发。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女性文学以广泛的社会人文关怀,感应台湾社会生活的时代脉动,...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认为任何一次大的历史变动,反映在文学上,人道主义都无可置疑地成为其大纛。并从世界文化发展上,且主要是从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时期文学运动的发展态势上给予了深刻......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2
一文学发展的断代解读应该是文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如果将台湾1960年代的女性书写作为一个文学历史的"截面"来进行共时性讨论是否可以质疑?因为,一方面,某种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早年中国学生留学海外运动无疑构成了直接源头。其间,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以集束式的方式留(游)学欧洲,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刻录下了欧洲文明......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9
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6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完全被统摄在一股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语境之下,乃至于实际上已经在发生且态势不弱的女性创作却宿命般地遭遇不屑或误读。这未尝不是一个看似易解实则值......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钦州师专钦州教院学报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4
琦君是因散文而名世的。或许,作为性情中人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5
说来惭愧,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虽“踏破铁鞋无觅处”依旧矢志不移;他的散见于各处的华章也偶有翻阅,但坦白地说,那都是为了拽住文人的时髦话题罢了。只是在那一天,不...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2
著名旅美华人白先勇的文学成就有口皆碑,世人推崇。确实,仅就其短篇小说创作而言,便有“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当代中国极有才气与成就的短篇小说家”之美誉。我...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16
长达五十年之久的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所造成的灾难性伤害无疑是全面而深重的。表现在原住民知识分子方面,甚至构成了主体建构与情感归属的艰难与模糊、身份与文化认同的犹移...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2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异军突起,经历了以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为核心诉求的发展阶段后,以不同向度呈现出文化转向:一是围绕文化认同与主体建构,落实"文化扎根"...
[期刊论文] 作者:陆卓宁,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成就辉煌。然,何谓散文,古今观念相去甚远.在古代,散文仅与韵文,骈文相别,包括许多非文学的种类.期间,有先秦时期诸子散文的鼎盛,唐宋八大家的繁富,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