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树民,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7
麻风周围神经损害及其防治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陈树民中国麻风中心郑逖生审校麻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麻风菌早期侵犯周围神经,导致其功能损害。因此,若不发生周围神经损害,麻风...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1989
发生麻风畸形的面、手和足,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劳动器官,其功能障碍及外形的破坏,既导致残疾,又因成为麻风的标记而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莫大负担,所以矫正畸形,修复外形,...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1
一、麻风康复的意义“康复是维护或重建患者在社会中的合法地位的过程”。这是第13届国际麻风会议的会前康复专题讨论会对麻风康复的定义。它包含着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89
一、面部畸残的外科治疗 (一)兔眼的手术疗法有下述几种: 1、眼睑缩短术: 此手术仅适用于睑裂宽度比正常(7~8mm)有轻度增加者,目的是在不影响视力的条件下,缩短睑裂之长度,并...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1
恶性雀斑(Lentigo maligna, LM)是一斑状黑素细胞发育异常,好发于年老、皮肤色浅者,尤其是外露受光线照射之皮肤.它逐渐发展成肿瘤往往要1O~18年,称为恶性雀斑黑素瘤(Lentigo...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1
本文报导一79岁女患者.1979年10月因左足底溃疡并发肿瘤而入院.其麻风病于1930年经病理确诊,砜类药物治疗至1952年,病情静止.自1940年有复发性足底溃疡,能愈合,但自1976年以...
[期刊论文] 作者:Smi.,WCS 郑逖生,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6
1995年4~9月对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ILEP)的9个成员组织所资助的200个项目(分布于亚、非、拉美的25国)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于同年10月于London由从事现场工作的专家开...
[期刊论文] 作者:Arol.,SK 郑逖生,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6
麻木足的复发性足底溃疡是麻风致残的原因,重者甚至可导致足趾丧失,乃至不得不截肢。Srinivasan报告10~15%的麻风病人患足底溃疡;它也可发生于糖尿病、脊髓空洞症、脊髓痨...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成,郑逖生, 来源: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2000
为了配合中国消灭麻风的总体规划,在14257例麻风畸残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调查及畸残防治和康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拟定了采用综合措施开展畸残预防、治疗和康复研...
[期刊论文] 作者:郑逖生,张国成,,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87
本文介绍颞肌束移位加筋膜条延长矫治兔眼的疗效。其方法简便,远期疗效满意、本文对手术方法、疗效判定标准及术中注意事项作了简述。作者认为该方法可作为矫治兔眼的常规手...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锡唐,郑逖生,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锡唐,郑逖生,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蒋娟,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作者对1982~1987年的1226例少菌型麻风(PB)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面部斑片、Ⅰ型反应与近期面神经损害的关系。本文将近期兔眼的病期规定在1年以内。面部斑片分为“明显的”及“其他”两类。前者指一个直径>3 cm、红色高起的斑片,累及颧部或眼周,或面中部......
[期刊论文] 作者:蒋娟,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是1982~1988年Dhoolept麻风研究中心登记的,面神经损害病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国成,郑逖生, 来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年份:1987
用颞肌束移位加阔筋膜条悬吊法矫治麻风所致兔眼,在所复查的26例(35只眼)中,疗效显著优于同期内以单纯筋膜条悬吊或下睑缩短术治疗的病例。此种方法属于动态矫治,手术简便,疗效可靠,可作为常规手术。筋膜条的适当张力,靠近睑缘剥离皮下隧道,避免损伤泪道,是本手术的要点。......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华摘,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7
麻风发病及流行有很大的地理学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国家与国家间,而且存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从世界范围来看,麻风病的分布,以贫困地区明显占优势,并已有报道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疾病发生和流行可呈稳定的下降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平摘,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皮肤涂片查菌是麻风控制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方法不易标准化。本文报告一项皮肤涂片查菌的质最控制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蒋娟滴,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39例麻风患者在接受MDT治疗期间出现了尺神经炎,经强的松龙(30mg/d)治疗无效,停用强的松龙后短期内复发,且神经炎病程在6个月内,未发生手部肌肉萎缩。将上述病人分成A、B两组,A组21例单纯给予神经松解术,B组18例行神经松解与神经周围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治疗(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理合摘,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1924年Muir首次报告一麻风患者周围神经发生限局性结节,后穿刺及切开,有“脓样物”排出.后来有人用“神经脓疡”之名报告类似病损.但是,这种病损的性质及其临床病理的特点仍不清楚,主要因为迄今为止对这类病例缺乏大量系统的研究.作者对Karigiri Schieffelin麻......
[期刊论文] 作者:黄治平摘,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2
作者报告一男孩,13岁,足月产,出生至18个月时身高、体重均正常.当时全身大部分出现异位性湿疹,经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迅速改善.在其来院检查前已持续使用2%β-氟甲强的松软膏6年,全身每天涂一次,脸、腕和踩部每天涂2次,每周共用软膏45克.其双亲于患儿3~4岁时即已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