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李白诗句“会稽愚妇轻买臣”辨邹光椿收稿日期:1996—02—28本文作者: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350007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忝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
[期刊论文] 作者:奚姗姗,,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8
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邹光椿学友,近十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邹光椿文集》已经出到第六册。每本收到后我都读了,内容林林总总,十分丰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题材范围相...
[期刊论文] 作者:宗廷虎,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红楼梦〉言语艺术》系《邹光椿文集》第七集的主干部分,其中不少章节虽为作者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但均有“自己的心得”、“自己的意见”,也即颇多“创见”。而这也是本书最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丹,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2
戚文认为邹光椿先生《“位”应适...
[期刊论文] 作者:宗廷虎,,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即将问世的邹光椿《红楼梦华》,系作者钻研《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数十年的结晶。作者对《红》情有独钟,痴读、痴讲(开讲座)、痴写痴评三十年。本书下篇集中评论《红》修辞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曹石珠,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91
邹光椿、刘晓霞《标点符号的客观基础及其修辞作用》(见本刊90年第4期,以下称邹文)一文,提出了标点符号存在的四个客观基础,这是很正确的;但该文认为,“无标点文字”“违背了标点符...
[期刊论文] 作者:宗廷虎,,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他从古稀之年开始,陆续推出了《邹光椿文集》一至四集。虽说有一部分是过去已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为近几年的新作。不久前他来信...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7
最近福建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组织95级本科生30人对福州市八一七北路、中路、南路,五一北路、中路、南路,东街,鼓屏路,五四路,以及国货路、台江路等省会七条主要大...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楚雄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有清一代260多年间,语言文字学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所左右,因此出现清初的“经世致用”之学,乾嘉时代蔚然大观的语言文字学和晚清语言学的新兴部门,表现出语言文字学与社会意识形......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据福州晚报载,中央电视台与《咬文嚼字》编辑部关于“阿房宫”之读音引发争议,笔者经研究探索认为,“阿房宫”应读为“ē páng gōng”。...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正】 《戚林八音》是福州地区群众所熟悉的方言韵书。这书每页分两半,上半页中间夹缝写着“戚参将八音”,下半页中间夹缝写着“林碧山字义”。这样,似乎其作者是明摆着的了...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89
拈连、仿词与仿拟作为修辞格,它们界限泾谓分明。不过以往不少修辞书籍把仿词作为拈连中的反义拈连,所谓“顺连”和“反连”;而目前又有不少修辞著作却把仿词作为仿拟的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本文从'声口与情态'、'生理与心理'、'知识与才华'等三个方面来探讨的作者应是一位有才华的北方女子....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三)福州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一个分支。福州俚谚语跟普通话谚语有共同之点,也有相异之处,除了上文列举的异同外,主要还在于它具有福州地区的方言特色和地方...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06
方炳桂、方向红著的《福州老行当》,记述了十分庞杂的福州各行各业历史状况,内容很丰富,耐看,趣味性强,是一本很好的乡土读物。笔者也是“老福州”,跟方炳桂同志是同龄人...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本文主要论述曹雪芹如何直接继承诗经四字对偶句传统 ,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和刻画意境 ,使小说具有诗化的魅力...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6
人们交际是离不开“题旨和情境”的,即离不开为什么目的并在什么语境中进行交际。不论人们是用一般词语还是运用被认为形式相当凝固、内容一般不易变化的成语来表达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曹雪芹和脂砚斋生怕不为人们所接受,而发出'谁解其中味'、'能解者方有辛酸的泪'的浩叹.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观点来看,200多年来广大读者群从'情而...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本文就《“红楼”指瑕》一文指出了几个原著的瑕疵,作了肯定。该文中更多的“瑕疵”则值得商榷。逐条分析以后认为,一定要从小说特点出发,并从《红楼梦》极其复杂的版本中找出真......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光椿,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86
【正】 对于修辞格"拈连"的界说,历来大体一致,尽管有的书"拈连"是包含"顺连"和"反连",有的书把"反连"叫"仿词"另立出来;有的书分类较细,各书分类不很统一,但总的说来,"拈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