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建伟,潘伟槐, 来源:遗传 年份:1998
TBP的联结因子TAFs的结构与功能潘建伟赵章杏朱睦元(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潘伟槐黄承才(绍兴文理学院生化系,绍兴31200)StructuresandFunctionsofTBP-asociatedFactorsTAFsPANJ...
[期刊论文] 作者:徐阿炳,朱睦元, 来源:病毒学报 年份:1994
引起大麦黄花叶病的两种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徐阿炳,朱睦元,黄纯农,赵章杏(杭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310012)大麦黄花叶病是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yellowmosaicvirus...
[期刊论文] 作者:赵章杏,徐阿炳,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4
我们对大麦进行了试管受精的研究,二倍体大麦品种间的试管受精结实率高达81.8%.二倍体和四倍体大麦品种问、二倍体大麦与硬拉小麦属间、四倍体大麦与硬拉小麦属间及二倍体大麦与......
[期刊论文] 作者:赵章杏,杨香云,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3
利用幼胚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产生再生植株的方法,可产生大量的变异体,能克服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而得到的二倍体的许多缺点,有倍体性稳定、出愈率高、分化率高、绿苗得...
[期刊论文] 作者:韩志勇,赵章杏, 来源:中国病毒学 年份:1998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owDwarfVirus,BYDV)是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中的一员。它只能通过蚜虫传播,广泛流行于北美、欧洲、东亚的大麦产区。大麦黄矮病主要引起大麦矮化,抑制分蘖,减少穗数,造成不孕以至不能结实。除大麦......
[期刊论文] 作者:赵章杏,黄纯农,, 来源: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份:1983
应用化学药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是培育杂交小麦,利用杂种优势的一种途径。寻找高效、稳定和低毒的化学杀雄剂则是当前科研和生产中提出的课题之一。 KMS-1是中国科学院广州...
[期刊论文] 作者:赵章杏,黄纯农,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0
应用国产新药均三嗪二酮对水稻进行化学杀雄,大田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洒4000—8000ppm,诱导雄性不育率可达88.9%—100%,而无损于雌蕊育性.但对株高与穗轴节间稍有矮化效...
[期刊论文] 作者:黄纯农,赵章杏,俞志隆,,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0
今年5月,在我省霍县召开的全国小麦化学杀雄现场会上,杭州大学黄纯农等同志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现予刊登,供各地研究参考。In May this year, Huang Chunnong and other...
[期刊论文] 作者:董爱华,童微星,潘伟槐,潘建伟,赵章杏,朱睦元, 来源: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1999
通过测定 4 个大麦品种幼苗在含0,1.0,3.0 m g/ L Al3+ 营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的生长情况及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改变营养液 p H 的能力,分析各品种的耐 Al3+ 性与诱导培养液p H 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潘伟槐,童微星,沈国明,潘建伟,赵章杏,朱睦元,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pH(3.5~6.0)和Al3+浓度(0~40μm)对二个大豆品种浙春3号和浙春2号幼苗生长及根尖细胞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二个品种间存在差异.pH>4.5是二个品种幼苗适宜的生长环境;pH<4.0明显抑制其生长......
[期刊论文] 作者:赵章杏,黄纯农,俞志隆,侯国裕,黄荣初,王兴凤, 来源:遗传 年份:1980
应用化学药物诱导小麦产生雄性不育,是配制杂交小麦,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方法之一。乙烯利作为小麦化学杀雄剂,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研究报道。但是,用乙烯利进行化学杀雄,有...
[期刊论文] 作者:徐阿炳,朱睦元,赵章杏,马俊虎,黄培忠,刘玉芳,秦国卫, 来源: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1994
选用鹿岛麦、尺八大麦、三墩红四棱、木石港3号和嵊县无芒六棱5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为亲本,通过品种间杂交,统计F_1和F_2发病率,来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结果表明:鹿岛麦......
[期刊论文] 作者:赵小立,朱睦元,徐阿炳,赵章杏,马俊虎,黄培忠,刘玉芳,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3
本文综述介绍了大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表达,并简要讨论了该病毒的分类归属。...
[期刊论文] 作者:朱睦元,徐阿炳,黄纯农,赵章杏,赵小立,刘玉方,黄培忠,马俊,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4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将理想的目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最后发展优良的转基因植物。己经发现大量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包括病毒外鞘蛋白基因对发展抗......
[期刊论文] 作者:朱睦元,徐阿炳,黄纯农,赵章杏,赵小立,刘玉方,黄培忠,马俊虎,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4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将理想的目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最后发展优良的转基因植物。己经发现大量植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包括病毒外鞘蛋白基因对发展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