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解丽霞,女,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广东省...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的发生、发展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文化变迁由感性向理性的不断提升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文化变迁过程中,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了...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1
“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为中国传统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它在当下社会的内涵应从两个视角来确定:一是从理论上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民”或......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2007
文化建设只有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随着文化建设实践进程的不同而发生主题变换。就近代以来的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古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得益于制度化、精英化、民间化互融共生的传承体系。制度化传承主导着文化发展方向、塑造着意识形态文化、决定着文化传承方式,引领着...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20世纪以来,学术界三次以“宣言”之名表达了文化主张,但“文化宣言”的解读出现了与“宣言”文本错位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次“文化宣言”的解读预设、解读者与“文化宣......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5
2004年 10月 18日~20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全国首届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珞珈山隆重举行。论坛主题是“全球...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0
"文化民族性"双关文化理论和民族情感,对它的解读有三种颇具代表性的理路:冯友兰的"以理论事"路径,通过"性、习、情"的判别明晰"民族性";张岱年的"中国哲学"路径,以传统"体、用"范畴阐释文......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扬雄为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转折点上的思想家,他在批判今文经学“固守一经”、“烦琐解释”的基础上,在创作《太玄》、《法言》时提出了代表古文经学的解经观念,主要...
[报纸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 年份:2004
改革的逻辑是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改革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2
《汉书·扬雄传》中“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说法导引了后人“以《易》求《玄》”的研究思路,以此得出扬雄仿照《易》经、传一一而作《太玄》经、传的偏失结论。......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7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学根源有三个向度。文化就其与民族的关联而言,它既是民族自我认证的标志,又是民族自觉凝聚的精神源泉。文化在历时性的传承中,经过民族的不断选择与认...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人文精神”是中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的热点话题。这场持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文化有无人文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人文精神是中西文化“人文”思想的结晶。在不同文化的孕育下,中华人文精神体现为伦理型的、自然与宗教融合、“人”“文”互动、社会人格等特质;西方人文精神则体现为自然型...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两面'的文化现象.在文化传承而言,它是民族精神;在民族实践而言,它是民族凝聚力.两者互相推动,共同前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0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源于孟京《易》还是源于《易纬》。本文以《......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扬雄仿《论语》作《法言》,“仿”是依照《论语》的形式,“作”是借《论语》阐发自己的思想,与汉代经师“我注经传”方式不同,他采取“经传注我”方式,对《论语》的阐释通过“变其......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6
本文借用伽迭默尔解释学的两个标志性词语——“方法”与“真理”,尝试解读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方法引借”是近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必然选择,它作为研究工具,一方面奠......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岭南学刊 年份:2012
广东家庭文化建设应围绕幸福广东和文化强省的建设宗旨,以建设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文化为基本目标,针对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和家庭内部的三大问...
[期刊论文] 作者:解丽霞,,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在《中国哲学精神》一书中,作者通过三种方式证明“中国哲学”有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这三种方式为:在与“他者”的对比中彰显“哲学的中国特征”,在对精神的体悟中理解“生命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