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4
波利比阿言辞犀利的史学批评,主要针对以提麦乌斯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希腊化时代历史写作。史评客观上折射了在社会历史转型期间,史学领域同样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突出体现...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2
毋庸置疑,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有赖于厘清学科自身的递嬗脉络。就中国西方史学研究而言,这不仅是推动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世界史上升为一级学科背景下...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基于道德史观与道德目的,塔西佗尝试客观公允评价历史人物,并力求实现事实层面与价值层面“真实”的有机统一。尤其善于通过将道德践履与国家利害并置,从而赋予单纯人物评价以更......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8
塔西佗史学大致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叙事层次。塔西佗主要通过将国内国外、前代后代史事并置载录以及其他相关叙事技巧,构创了相对宏阔的叙事视野。有基于是,诸如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5
塔西佗史学的生成背景是宏富的,史学目的则与其复杂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具有极其深远而又宽泛的历史意蕴.塔西佗史学创作的目的大致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对暴君、暴政的深刻反...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7
基于道德史观,人性问题历来是许多优秀的西方古典史家揭橥历史因果关系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逻辑致思理路。塔西佗强调来自暴君暴政以及奸佞小人等邪恶势力于个体命运遭际的深刻...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2008
基于“惩恶扬善”的撰史旨趣,塔西佗善于通过对场景、人物等细节性雕凿发掘隐于其间的道德意蕴。在此意义上,诸如此类的深度刻画彰显了塔西佗作为伟大文学家与史学家的双重内涵......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5
在塔西佗复杂的一生中,图密善暴政统治对他及其史学创作影响最为深远;作为一个直接的现实性背景因素,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塔西佗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撰史旨趣;在此基...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6
塔西佗主张史学之最高功能在于“惩恶扬善”。基于强烈的道德目的,塔西佗对史料的选用精益求精:只有包涵道德训诚意蕴的历史人事才能成为历史研究唯一有价值的撰述对象和内容;从......
[学位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 年份:2002
孔子的人性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宽宏的意蕴。孔子的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述而不作”)和天与人、性与命(“性与天道”)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
[学位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6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和解读罗马帝国初年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的史学思想,凸显其在拉丁史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和贡献,并以此揭示西方古典史学发展过程中某些共性特征。本论文除导论与......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8
基于“惩恶扬善”的撰述旨趣,塔西佗深知揭示事实真相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塔西佗强调史料的广采博收与严格的批判考信,从而旨在厘定“善恶之实”。塔西佗的史料处理有丰富的方......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6
作为帝国早期罗马社会的现实产物,塔西佗史学具有深远宽泛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浓烈复杂的政治伦理意蕴:政治观对其史学创作产生了深重影响,撰述旨趣则与其现实隐忧息息相关。在道德......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3
基于实用主义的著史目的,波利比乌斯高度重视原因探究,进而围绕罗马国族兴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它们作为《历史》叙事渐次展开的理论产物,充分体现了波氏史观构建由浅入...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3
鉴于晚近以来希腊史学的现实情势,波利比乌斯以各个阶段代表史家的创作实践为例,通过史评方式详尽考察了历史写作中的诸多“失真”问题。依据“失真”的不同界定、表现和原因,主......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世界历史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2008
[摘要]作为大境界的社会备忘录,塔西佗的笔下充溢了对现世污秽与糟粕的德性诠释。在道德史观的意义上,塔西佗的历史循环思想兼有退化与进化的双重内涵。就总体而言,塔西佗坚信人类社会历史最终要在循环往复中趋于没落败亡。塔西佗阴郁消沉的罗马观构筑了其循环史论......
[期刊论文] 作者:张雯琪,褚新国,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洞见,即'述而不作'的理论结晶.它既意味着孔子对国民阶级的承认和肯定,同时也深刻表达了孔子的复古...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张雯琪,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4
在'性与天道'的意义上,孔子认为,人道本于天道,人道的根源是源于无限的超越性存在--天道,人的生命具有内在的潜能,人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内在潜能,实现生命的...
[期刊论文] 作者:褚新国,张雯琪,,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6
孔子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述而不作”)和天与人、性与命(“性与天道”)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基于对历史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