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4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宣, 来源:花木盆景:上半月 年份:2021
来自湖南湘雅二医院的蒲唯丹是国家心理救援队队员之一,和爱人一起带着三个孩子而来。姐姐7岁,一对孪生兄弟4岁半。“上次来武汉时街头空无一人,现在才是武汉应有的样子,我一...
[学位论文] 作者:蒲唯丹,, 来源: 年份:2009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领悟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三因素与焦虑的关系,其中成人依恋和神经质是作为中介变量影响领悟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所有英文原...
[学位论文] 作者:蒲唯丹, 来源:中南大学 年份:2013
第一章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突显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目的:  主要由岛叶前部和扣带前回组成的“突显网络”(saliencenetwork)最近被证明与“突显分配”(salience at...
[期刊论文] 作者:骆天,唐海波,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9
目的:探讨先天性失歌症,这种由神经功能缺陷所致音乐能力不足的特殊听觉失认症,是否存在视觉情绪信息加工的异常特征.方法:对20例先天性失歌症,20例正常对照被试进行面孔表情...
[期刊论文] 作者:唐海波,蒲唯丹,姚树桥,,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08
本文回顾了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社会支持差异,依恋对支持寻求的影响以及依恋在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作用上的调节效应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探讨社会支持和依恋的相关关系,并对这...
[期刊论文] 作者:唐海波,蒲唯丹,姚树桥,,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09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成人依恋对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6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境和焦虑症状问卷(MASQ),依恋方式问卷(ASQ)及社会支持问卷(SSS)进行测量。结果:焦...
[期刊论文] 作者:陈益专, 唐海波, 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8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攻击量表(AQ)、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45名品行障碍青少年和63名...
[期刊论文] 作者:武成莉, 龚慧, 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8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极易复发的严重精神疾病,但MDD易复发的病因学及神经病理学机制至今依然是一个谜。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被认为与抑郁的...
[期刊论文] 作者:唐海波,阳锡洲,蒲唯丹,, 来源: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2008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网络深刻地进入到我们社会的每个领域,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与创造者更具有超强的网络意识。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高职...
[期刊论文] 作者:唐海波,阳锡洲,蒲唯丹,, 来源: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200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课程设置、培养要求等的差别,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出现病理性网络使用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大学生病...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伟岩,唐海波,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首发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平均曲率的异常特征.方法:运用基于皮层表面的形态学方法分析首发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皮质曲率异常特征,入组对象为41例首发抑...
[期刊论文] 作者:刘哲宁,蒲唯丹,赵靖平,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2011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显著推动了精神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但因为大脑与精神医学的复杂性,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然是一个“迷”.自Eugen Bleuler 1911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命名正好过去了100年,但对该病本质的认识仍无突破性的进展.最新的研......
[会议论文] 作者:蒲唯丹,姚树桥,刘哲宁, 来源:中国心理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 年份:2013
目的:过去20 年间的脑影像研究提出脑功能失连接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理病理机制,然而,既往的研究始终没有揭示精神分裂症脑功能失连接一致性的证据.这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中,通过比较首发未服药和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调查了首发未服药......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亦驰,刘畅,周丽,蒲唯丹,, 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年份:20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家族犯罪史与受教育程度对犯罪严重程度及重新犯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岳阳市某监狱纳入3538名男性刑事罪犯,犯罪严重程度采用法院...
[期刊论文] 作者:胡爱民, 薛志敏, 刘哲宁, 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5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均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等症状为特征,常常难以准确区分。本文综述了单、双相抑郁障碍功能磁共振比较研究,发现单、双相抑郁障碍的前额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薇, 黄玲, 何晓琴, 唐海波, 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攻击、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攻击性量表和贝克抑郁问卷第2版对363名大学...
[期刊论文] 作者:黄存良,刘畅,薛志敏,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的脑灰质体积的异常,为寻找精神分裂症大脑灰质异常内表型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对27例精神分裂症、26例精神分裂症健康同胞以及27例年龄、性别...
[期刊论文] 作者:孙梦, 薛志敏, 蒲唯丹, 刘哲宁,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薇,何晓琴,唐海波,胡青竹,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感觉寻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和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和攻击性内隐联想测验对400名大...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薇,何晓琴,唐海波,胡青竹,蒲唯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感觉寻求、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和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和攻击性内隐联想测验对400名大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