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澳门地区的小说呈现着本土诉求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小说以本土的文化精神描绘本土的生存世相 ,关注澳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人格的建立。“性别体验”是澳门作家对本土爱情...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2006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讨电影《孔雀》所呈现的社会性别意识。该电影通过镜头呈现的独特人物视角,叙述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向观众展示女性生存的诸多问题,质疑男性社...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04
印尼华人信仰多教混合,供奉多元神祇,呈现着一种重现世,重实用的色彩.这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多元取向特性在海外的延续,更是印尼华人主体意识的投射,是他们赖以进行文化身份定向...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写作 年份:2004
“意象”是中国诗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对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规定。...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6
菲律宾的华文文学,与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华文文学相比,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华文女作家阵容相当强大。台湾女诗人张香华曾主编了一卷菲华女作家作品选集,命为《茉莉花串...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写作 年份:2006
周桐是澳门一位极具写作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胜利者》中“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意义背谬,构成深刻的反讽意味;长篇小说《错爱》,曾引起澳门当地的轰动......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1999
【正】“复调小说”的提出,是巴赫金对小说美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尽管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1929年初版,1963年改版)中没有具体明确它的内容,我们却能从他的...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1998
马华文学在60年代开始,与台湾、香港两地文学界发生密切联系,中国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与渗透,也由此而绵延。台湾、香港两地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是长期而多方面的,特别是50年代末至......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2005
香港导演尔东升的新作对青少年'早恋'这一日益困扰人们的社会现象作了探索性的影像叙述.影片以开放性的视野审视少年恋情,以浪漫唯美的青春叙事,表达对少年爱...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澳门小说以写实为主流,以本土关注为文化特征。小说将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与“载道”的价值规范相结合,将对平凡人生的关注与塑造人的灵魂、品格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教化”意识。这......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3
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肖洛霍夫的作品,无一不表现了他对“人”的内涵的深刻理解.顿河两岸的人的灵魂,在肖洛霍夫的笔下,呈现出种种真实,《人的命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部被称为短篇小说的作品,却包含了极其复杂深邃的内涵.它是作家对战争的沉思实录,是对......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1
1.澳门小说的源流、发展本文试图在对澳门小说整体观照的基础上,剖析澳门小说关注当地民众生态的审美性投射所呈现的特征--本土诉求,以及小说的审美指向与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1
一、概述澳门是一个移民地区,据统计,"本土人"只占总人口的40.2%,大陆移民占50.4%,其他国家或地区常住人口为9.4%①.其中有华侨50000余人,大多是东南亚各国归侨;另外还有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澳门小说向来以写实为主流,近年来,在叙事风格上有新的拓展.小说集收集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迥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99
19世纪末,大量的中国章回小说和历史故事被东南亚、特别是新马、印尼的土生华人有计划地翻译为马来文,使中国通俗文学得以在当地广泛流传。这与处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土生华人这......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梁风凤仪的小说,大多有同样的背景,相仿的人物,一个个不同的恩怨相关的故事,而这三者,共同构成其小说的模式,小说的外壳是:一个美艳女子在与若干男人的恩怨纠弹中,由最初的衰怨走向自......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00
一、中国抗战文学与马华抗战文学  抗战时期的马华文学,指马华文艺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蓬勃兴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性文学,时间的迄止为1937—1945年,主要的活动期在1942新......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20世纪小说的主流,已从传统自足的连续叙事(对客体的叙述)结构,走向开放式的主体结构。传统小说受作者统一意识的支配,而复调小说则是受多元意识支配的多声部小说。复调艺术的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1
澳门新版小说集《一对一》,收录了林中英、寂然两位作家的小说.如果从叙事模式、叙事风格等方面考察这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将会发现他俩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迥然不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莫嘉丽, 来源:东南亚研究 年份:2002
郁达夫于明年代末的抗战时期,曾在新马一带生活,并从事文化、文学创作活动。在新加坡时期,曾任多个报刊杂志的主编,尤以在《星洲日报·晨星》的活动员为活跃。他以报纸为园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