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苑成梅,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2010
[目的]   1.评估中文版气质评定量表-TEMPS-A(Temperament Evaluationof Memphis,Pisa,Paris and San Diego-autoqtlestionnaire version)的信度和效度;   2.筛选出有助...
[期刊论文] 作者:丁菲, 苑成梅,, 来源: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7
本文对抑郁症领域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研究进行了回顾,以探讨治疗师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有治疗师辅助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师在建立治疗联盟、促进患者思想情...
[期刊论文] 作者:张荣华, 苑成梅,, 来源:心理学通讯 年份:2018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药不断被开发出来,然而一直以来,关于药物的心理动力意义等非药理活性部分所起的作用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外学者在药物心理动力学这...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宇, 苑成梅,,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5
抑郁症患病人数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损失。团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相对短时高效的方法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传统的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与短程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孙霞, 苑成梅,,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5
双相障碍是一类常见的慢性易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团体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被引入该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该文主要综述了现有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在双相障碍治疗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静茹,苑成梅,, 来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年份:2019
认知行为治疗是失眠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面对面的认知行为疗法存在空间限制、经济负担大等局限.计算机化和网络认知行为疗法是创新性的网络化互动疗法,凭借简便、...
[期刊论文] 作者:丁菲 苑成梅, 来源:大众医学 年份:2021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各有所长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适用范畴不同。对较轻的心理问题,例如轻中度抑郁、焦虑,以及升学压力、婚姻家庭问题等,可先尝试心理治疗;对重度抑郁、焦虑,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存在自杀风险等,则必须服用药物治疗。  药物......
[期刊论文] 作者:卢静芳,苑成梅, 来源: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9
失眠症是发病率较高的睡眠障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单纯的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长期疗效不明显。随着临床治疗中正念干预的不断发展,其在睡眠障碍中的研究也层出...
[期刊论文] 作者:苑成梅,方贻儒, 来源: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年份:2001
复吸问题是目前药瘾治疗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已知诱发复吸的三种最常见的因素分别为:成瘾药品物本身、药物相关情景和应激。本文即从这三方面着手,综述了各因素诱发复吸的理论假设......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丹萍,苑成梅,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8
双相障碍是一种反复发作严重的慢性心境障碍,被认为是第六大致残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同时应结合心理治疗才能更有效治疗双相障碍。本文综述了团体心理教育针对不同被试群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苑成梅,方贻儒,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畅临亚 苑成梅, 来源:大众医学 年份:2019
“停药反应”使人不舒服  抑郁症具有高复发性,因此,首次发作的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通常需维持治疗6~12个月,复发两次者需维持治疗3~5年,复发三次以上者需长期服药。通常,在足够长的维持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而在减药、停......
[期刊论文] 作者:黄佳, 苑成梅, 方贻儒,,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1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数双相障碍以抑郁发作起病,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因此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十分重要。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丹萍,丁菲,苑成梅,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 年份:2020
根据中国人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从1990年的27%增加至2010年的62%,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在治...
[期刊论文] 作者:张雯静,苑成梅,王惠茹, 来源:康复(健康家庭) 年份:2021
问题一:失眠有没有简单的判断标准?rn张雯静:睡不着的情况持续两周以上,神疲乏力.rn就单纯的失眠症来说,失眠两周以上,先会使人觉得神疲乏力,很多患者会因为睡眠而困扰、心烦...
[期刊论文] 作者:章浩伟,高燕妮,苑成梅,刘颖, 来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临床上早期区分却存在很大难度。本文探讨Fisher判别分析(FDA)方法在双相障碍早期识别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章浩伟,高燕妮,苑成梅,刘颖,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年份:2014
双相障碍(BP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残率和高自杀率。大多数情况下,双相情感障碍以抑郁相起病,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UPD),从而延误治疗和预后不良。该文提出一种基......
[期刊论文] 作者:陈俊,吴志国,苑成梅,方贻儒, 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录,方贻儒,苑成梅,赵敏,薛丽燕, 来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年份:200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住院脱毒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630例海洛因依赖者在住院脱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
[期刊论文] 作者:杨海晨, 苑成梅, Jules Angst, 刘铁榜, 廖春,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2010
目的:研究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信度。方法:对69例双相II型障碍患者应用HCL-32进行测评,其中有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