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张丰聪,, 来源: 年份:2004
但读到臧守虎先生的《鉴往知来:〈易经读...
[期刊论文] 作者:王育林,,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7
久闻臧教授在写一部关于《老子》解读的书,但直到前不久才收到赠书。乍看《100字读懂〈老子〉》的书名,初认为是为博人眼球的噱头。但随手翻了几页以后,就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期刊论文] 作者:问要,,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7
臧守虎著,中华书局2007年6月出版发行,全书35万字,共380页。该书以轻松的笔调、易懂的方式,主要从卦爻辞入手,同时也参考一些通过经文自身可以看出的取象,对《易经》六十...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易经》与《老子》之"道"及其"反"、"复",既有表面上的用词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概念内涵上的相互关联之处,还有其所反映思想上的不同之处。《老子》之"道"为点、是生成的原...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9
“朋”、“孚”是《周易》中决定吉、凶、悔、吝等的两个因素。“朋”是“凤”的重文,“凤”通“风”,伏羲以龙纪、龙身、龙名而“风”姓,“龙”是《周易·乾》中阳气的象征,“乾......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3
本文在对《颐卦》“口实”、《易传》“养”之义考释和对殷周之人对龟卜的态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颐卦》卦爻辞进行解释。认为《颐卦》“口实”当取借口、依据之义,经传“...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在道家文化背景下,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段为例,通过对其中"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愿闻其道……不知其谁"等用词、组句与道家文献的对比考释,以证《...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06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句中的“肾”、“作强”、“伎巧”等词语进行考察与诠释。认为在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下,“肾”对......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中医药学刊 年份:2005
在道家重要文献中"古始"、"小国寡民"的远古社会时期是"道"的一种比拟,回归远古社会是中所提倡的"复道"途径之一,回归远古社会的本质是要人们回归自然简朴的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06
道家思想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本文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以《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而不殆,以为天下......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3
阐述古代思想文化中道德与健康关系的论述 ,分析道德对人的心理、生理的递进影响 ,指出古代存在以养德代替养生的倾向...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6
中医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但对于何谓中医文化,应从何种角度研究中医文化,研究中医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大家还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从汉语“文化”一词考查,“......
[会议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本文认为"中医文化"即是中医与传统思想文化的互动影响,探讨研究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也是中医文化的主要任务.中医文化研究有助于审视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有助于解释和...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3
"语出双关,文蕴两意"是卦辞的特点之一,卦中"革"、"变"、"面"等皆"语出双关,文蕴两意".本文联系卦宗旨,对其中的"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提出了不...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1
“夷”字《辞源》虽列有平坦、愉快、削平、封闭、陈列等十四个众多的义项,然而笔者认为并未得其本源,兹试补证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4
象征思维是《周易》古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同一事物具有多向多重象征功能.传统上从鼎是国家之象征的角度解释《鼎》卦及"鼎新"之义的发生与《鼎》卦本义不符.鼎之本用是一种烹...
[会议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 年份:2011
  从书名、成书时间、作者、君臣关系、传道方式、后人对《内经》诠释的取向、表层用词、概念内涵等多个方面比较、论证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深受黄老道家思想影响,《黄帝......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08
医、易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以《易经》中的词汇命名药物、方剂、医籍,以易象、易理阐发、说明医理等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仅从《泰》、《豫》、《蛊》、《无......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2006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至道在微……以传保焉”一段进行诠释。此段不仅在“道”“微”“消(肖)”“当”“恍惚”“保(宝)”等众多表层用词、组句上......
[期刊论文] 作者:臧守虎,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4
在道家文化背景下,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一段为例,通过对其中"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道无鬼神,独来独往""愿闻其道……不知其谁"等用词、组句与道家文献的对比考释,以证《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