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绍绪,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8
本文在罗灼礼(1980)给出的双力偶线浅源模型应力场的基础上推导了线应变、体应变、垂直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地电阻率等前兆场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各种前兆场之间的物理...
[期刊论文] 作者:钱洪,,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7
本文概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艾伦教援和博士研究生周华伟与四川省地震局局长罗灼礼和本文作者等人进行题为“鲜水河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的中美合作研...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城市与减灾 年份:2017
1976年,中国传统历法的龙年,是我国社会政治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我国地震史上特殊年份,更是地震部门和地震工作者刻骨铭心的一年。...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城市与减灾 年份:2017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强震。震前地震部门做了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辽宁省政府果断采取防范措施,大大减轻了人员伤亡和损失。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7级大震做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是人类防震减灾史上的重大事件,为国际所公认。1975年3月12日,国务院......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7
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括:“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科学研究方向.“解剖地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向,也是地震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为了更好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98
文章以1976年松潘地震为例,讨论了临震预报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内容包括:1.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预报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回顾;2.现今发布临震预报和公共管理有关因素分析;3.临震应急损益和临震预报决策......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2
1汶川大震揭示的最重要、最突出的科学观测事实①观测到了汶川大震“奇异”的地震初始破裂的波形;②获取了近场地震观测资料和388个强震动台站合格的观测记录,最大峰值加速度记......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4
作者参加了1983年8月15~27日在联邦德国汉堡举行的第22届 IASPEI 和第18届 IUGG 大会。有关这次大会的概况,本刊曾载文作过介绍。本文根据这次大会,着重介绍了世界地震预报研...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3
之四介绍了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6级地震发生前曾作出一定的短期预报,其依据是地震活动性变化、视电阻率和地下水等异常反应,文章对这些异常因素作了较详描述。The four...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0
本文从水平构造应力作用观点出发,研究了各类震源的应力场、形变场和倾斜场,推导了由垂直形变资料估计地震矩和震级公式.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比较符合.最后对强震发生的地震地...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79
我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及其邻区,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图1)。大地震活动区如同一个三角形楔子延伸到大陆内部如此之远,强度如此之大,是世界上独有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县发生6.0级地震,造成11人死亡,13人受伤,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292万元。 地震概况 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 发震时间:1982年6月16日7时24分29秒...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2
1982年6月16曰07时24分,四川甘孜发生6.0级地震。甘孜县扎科公社麦玉弄、瑞达等生产队破坏严重。破坏范围涉及扎科、来马、仁果、贡隆、卡贡、昔色等六个公社。这次地震造成...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罗灼礼,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9
一、概论四川地区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自公元前111年至1988年6月10日,境内共发生7.0~7.9级地震13次,6.0~6.9级地震42次,5.0~5.9级地震143次.其中1970年以来就发生了...
[期刊论文] 作者:陈荣华,罗灼礼,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
文章从一个简单的地震活动层次模型出发,推导地震活动性中几个经验公式以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和震源大小分维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震级和频度关系式即Gutenberg-Richter公式中的比例系数b值等于震级和平均震中距关系式中的比例系数b1的2倍,并且b值也等于震级和平均时间间隔关系式中的比例系......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罗伟,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9
我国大陆及其邻区地震活动带的空间展布似乎符合对数螺线的空间图象,而且呈现有规则的空间“网络”结构,可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运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在喜马拉雅弧产生...
[期刊论文] 作者:罗伟,罗灼礼,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4
本文从板块碰撞观点出发,根据理论与实验的结果,强震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强震地表破裂带等资料,提出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动格架。它是两簇近似于对数螺线的构造滑移线,即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的区、带。它们是控制和支配现......
[期刊论文] 作者:钱洪,罗灼礼,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0
特征地震是大地震原地重复的重要表现形式.现有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大地震属特征地震模式,其地震破裂长度、同震位错量以及断层错动方式,在原地保持较长时间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灼礼,罗伟,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91
本文提出了两个比较重要的关系式,用来描述地震活动在时间域的自组织、自相似特征。即N(τ)~τ~(-D)和 N(≤t)~t~d,前一个关系式说明地震时间序列符合 D 维的分维分布,而不是泊...
[期刊论文] 作者:罗伟,罗灼礼,,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91
本文从板块碰撞观点出发,根据理论与实验的结果,强震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强震地表破裂带以及地质等资料,提出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格架。它是两簇近似于对数螺线的构造滑移线,即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的区、带。它们是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