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澄,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份:2010
国际著名麻风专家纪宝宏教授因患肾癌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不幸逝世,享年74岁。纪宝宏,湖北省黄梅县人,1954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1959年分配至上海市麻风...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学刚, 来源:天津教育 年份:2013
我们和学生心目中博学、风趣、充满慈祥父爱感觉的纪宝宏老师对面而坐,听纪老师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一位高中化学特级教师的心路历程.从教三十余载,他带着一股豪情、一泓师爱,深...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9
为克服 DDS 耐药的威胁和增加化疗的效果,1981年 WHO 推荐治疗麻风用 MDT,并为此建议将麻风分为 PB 和 MB;PB 服2种药,治6个月;MB 服3种药,至少治2年,可能时应治至涂片...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9
瘤型麻风对麻风菌有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机制不明。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推测可能存在与HLA联系的免疫反应基因缺陷。为此,作者比较麻风患者和他们HLA-D抗原相同或...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5
瘤型麻风患者除了有针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外,部分患者对其他抗原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也有下降。结核样型麻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亦有所抑制,但不及瘤型严重及常见。...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4
有关麻风菌苗实验研究的资料已有综述,总的趋势以用死麻风菌或死麻风菌加活卡介苗(BCG)作为菌苗的可能性为大.由于动物感染模型的局限性,尚不能预料未来的菌苗诱导防御免疫...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9
作者以往在小白鼠足垫感染模型中发现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他巴唑),丙硫氧嘧啶及另外2种有抗甲状腺作用的药物丁氨苯硫脲,5—正—庚—2—氧(代)—4—噻唑烷酮(5-n-heptyl-2-o...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氯苯酚嗪(以下简称B_(663))排泄慢,积蓄于组织。其杀菌效果出现较迟,过去推测需在组织中达到一定的积蓄量才开始见效。作者设想大剂量B_(663)间歇给药,不仅因缓慢排泄而仍然...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份:1979
本研究的第一篇报告证明,给小鼠单次静脉注射大剂量羊红细胞(SRBC),可诱发抑制性细胞;本文进而报告抑制性细胞在体外培养,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抑制因子。实验选用 CBA 小鼠,经...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0
一、引言过去的10年中麻风由于种种原因而吸引免疫学家的重视,其中包括(1)临床表现的多样性;(2)在麻风的慢性病程中可能穿插急性恶化过程,特点类似超敏反应;(3)尚无发现高度...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5
从致敏淋巴细胞提取的 Lawrance 氏转移因子(简称 LTF)及核糖核酸(简称 RNA)能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状态,从而恢复被抑制的细胞免疫力。由于瘤型麻风患者有细胞免疫...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6
由于麻风患者在体温较低的部位如鼻子、手指等处病变严重,故有人推测麻风菌可能适宜于低温环境下生长。选用犰狳作麻风菌接种试验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体温较低,只有30~35℃,只相...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6
一般认为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抵抗力取决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如这两类细胞之一有缺陷将增加宿主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易感性。瘤型麻风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失常,表现为...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免疫学分册) 年份:1978
瘤型麻风(LL)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缺陷,但机制不明。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表示免疫耐受或免疫偏离状态。这种细胞免疫缺陷的发生部位可能在T淋巴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5
有关麻风病嗅觉障碍的资料甚少,故作者对150名麻风患者作嗅觉试验,以了解嗅觉障碍在麻风患者中发生的次数和严重性。选择薄荷、水杨酸甲酯、松节油及醋酸戊脂等四种不同气味...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78
17例未曾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用延效氨苯砜(DADDS)治疗,每11周肌内注射225毫克。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和24周分别自皮肤取材接种小鼠足垫。所有患者治疗前的皮肤中均有能在小...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2
这次会议是热带病特别规划处麻风免疫研究委员会(IMMLEP)和麻风化学治疗研究委员会(THELEP)会同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区和西太区两个办事处于1981年11月18~19日在缅甸首都仰光...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2
免疫研究IMMLEP主席Bloom首先叙述IMMLEP开展麻风菌苗研究的理论依据:(1)通过对光谱分类中不同类型麻风患者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宿主对麻风菌的细胞免疫反应与其杀死或限制麻风菌繁殖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诱导宿主对麻风菌的细胞免疫反应将使之具备防御麻风菌感......
[期刊论文] 作者:纪宝宏,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