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祁必富,魏婕, 来源:2005急危重症论坛 年份:2005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生活质量.既往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冠脉开放率、左室......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0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并对该变化的意义进行临床评价.方法41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传统治疗组20例.应用动...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0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评价该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AMI者,共41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①溶栓再通组21例;②常规治疗组20例.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来源: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00
心率变异性反映了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况,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判断指标.本文研究了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以了解积极有效的溶栓治疗对心...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强,周永明,祁必富,魏捷,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年份:2012
目的评价急诊困难气管插管的预测因子。方法前瞻性研究246例急诊插管患者,气道管理方案适用于所有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改良的LEMON评分、Cormack and L...
[期刊论文] 作者:吴淼,祁必富,艾波,任玮,魏捷,,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17
脓毒性休克是指由于脓毒症引起的休克,其常见表现是患者组织灌注不足,即给予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出现持续低血压状态,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1-2〕。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魏婕,李文强,杨卫泽,万曦,,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08
目的研究除颤前先胸外按压对延期室颤患者的复苏疗效。方法将69例室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胸外按压再除颤组和直接除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除颤次数、能量、首次除颤成功率、入院......
[期刊论文] 作者:柳舟,张亮,詹丽英,祁必富,王璐,陈棉棉, 来源: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年份:2022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1岁,因"呼吸困难19小时伴意识障碍2小时"于2021年5月17日入院。症状体征3日前患者受凉后出现乏力、胸闷、喘气,症状进行性加重,继而出现呼吸急促,合并意识障碍,紧急送至我院。体格检查:浅昏迷,全身湿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急促,双肺哮鸣音明显,三凹征......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魏婕,李文强,杨卫泽,万曦,杨河欣,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04
目的 观察连续胸外按压结合除颤对室颤猝死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 2005-02~2009-02室颤患者行除颤加连续胸外按压,而2001-06~2005-01收治的室颤患者行连续电除颤治疗,比较两组患...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杨卫泽,魏婕,李文强,万曦,杨河欣,,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10
目的:观察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重症心源性肺水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临床症状及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参数、血...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必富,魏婕,杨卫泽,李文强,万曦,杨河欣,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年份:2007
地高辛是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常用药,其安全范围窄,易中毒.中毒后常规治疗奏效慢,疗效差;若改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治疗则效果好,但其制备复杂、价格昂贵、难以推广.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体内毒物,但对地高辛中毒的疗效报道少,现将血液灌流治疗地高辛中毒病例报道......
[会议论文] 作者:祁必富,魏捷,李文强,杨卫泽,万曦,杨河欣, 来源: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 年份:2009
室颤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既往对室颤的抢救程序是除颤后立即分析心律,若不成功马上予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除颤,其间不行胸外按压;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在每次除颤后立即予以2-3分钟的胸外按压,不成功则进行下一次除颤,两次除颤间期予以积极胸外按压。笔者比......
[期刊论文] 作者:吕菁君,魏捷,杨卫泽,王蕊,祁必富,李涛,周燕,,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10
精神疾患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3大杀手,许多抑郁症患者过量服药自杀,其中尤以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例如阿米替林中毒病情最为凶险,产生心血管、神经、呼吸系统等多脏器损...
[期刊论文] 作者:邓汉华,祁必富,葛健,胡曙萍,许家俐,蒋锡嘉,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0
目的:探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MI)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对30例健康者,25例心绞痛,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
[期刊论文] 作者:魏捷,杨卫泽,吕菁君,王蕊,李涛,周燕,祁必富,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年份:2007
患者男,20岁,2006年9月24日因一次性吞服阿米替林200片(25 mg/片)后,昏迷伴抽搐5 h入院.查体:BP40/20 mmHg,深昏迷,癫痫持续状态,无自主呼吸,HR 62次/min,律不齐,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会议论文] 作者:魏捷,吕菁君,杨卫泽,王蕊,祁必富,李涛,周燕, 来源: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 年份:2009
精神疾患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许多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过度服药企图自杀。急诊科医师往往不熟悉精神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是病人一旦发生药物过量或中毒,就会来急诊科抢救。其中尤以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例如阿米替林中毒病情最为凶险,产生心血管、神......
[期刊论文] 作者:吕菁君,魏捷,王蕊,李文强,李玲莉,杨卫泽,李涛,万曦,杨河欣,周燕,祁必富,,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201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应用时机和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0年符合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病情选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