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国谕,,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95
在今年3月底,南京市科委和南京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南京科技成果展览厅内,有一张极普通的女科技人员的工作照,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沈又佳副教授在室内做杂交稻种子...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6
选用各地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经三年连续试验,初步揭示出不同品种在灌浆期的共同规律:籽粒干物质累积按慢—快—慢顺序,呈“s”形分布;不同品种各有灌浆高峰期。此期内营养物...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 来源:江苏杂草科学 年份:1987
60年代,毒麦在各地的发生危害,曾引起农业部门的重视,开展了有效的防除,使之得到基本控制。但随后10多年,对毒麦的防除有所放松,至80年代初,毒麦的发生与危害加重,近几年来,...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陈靠山,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1995
在35μmol/LNdCl3存在下,小麦种子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中发芽势均有所提高,以20%PEG作为胁迫处理,发现NdCl3在促进小麦种子萌发时,提高了α-淀粉酶和脂酶的活力,但使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NdCl3对胁迫下萌发小麦的......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陈靠山,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5
小麦苗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中处理24小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在聚乙二醇浓度为20%时降至88%,以K^+渗出率与相对电导率衡量的质膜透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轻微胁迫时增加,随胁迫增强又下降......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刘世家,,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92
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生物优势一般胜于品种间杂种优势,杂交组合库大源足,理论产量可超现有高产品种间杂交稻30~50%。因此,利用强大的籼粳杂种优势一直是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陆作楣,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4
杂交稻化学杀雄组合赣化二号,连续两年出现单产一千八百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是目前制种技术常因杀雄不净而造成母本自交结实,使赣化二号的种子中混有很...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陆作楣, 来源:种子 年份:1985
杂交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新的杂交稻组合亦不断增加。在江苏试种显著增产的“赣化二号”杂交稻单产高达1800斤/亩,虽然种植面积仍在继续扩大,但其种子纯度一般仅60...
[期刊论文] 作者:Т.И.布科列娃,沈又佳, 来源:种子 年份:1983
一般来说,番茄种子的播种品质总是不够一致。这是因为在番茄生育期内,外界环境因素例如光照、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状况等的变化对番茄植株和果实发生了影响。应该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刘世家,吴兆苏,,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
[期刊论文] 作者:陆作楣,王华,沈又佳,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提取62份杂交籼稻三系和F1胚乳贮藏蛋白中总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样品,用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3类样品中谷蛋白的多态性最高,醇溶蛋白最弱,保持系和不育系的谱带相同。根据......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陈靠山,周燮,王军,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1995
在35μmol/LNdCl3存在下,小麦种子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中发芽势均有所提高。以20%PEG作为胁迫处理,发现NdCl3在促进小麦种子萌发时,提高了α—淀粉酶和酯酶的活力,但使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NdCl3对胁迫下萌发小......
[期刊论文] 作者:马家龙,查军民,沈又佳,徐晓,,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7
种子的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种子发芽试验目的是测定种子批最大的发芽潜力,据此可以比较不同种子批的质量,也可以估测种子的田间播种价值。我们在种子发芽检验......
[期刊论文] 作者:沈又佳,陈靠山,曹剑峰,刘世家,周燮,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5
小麦苗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中处理24小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在聚乙二醇浓度为20%时降至88%,以K+渗出率与相对电导率衡量的质膜透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轻微胁迫时增加,随胁迫增强又下降......
[期刊论文] 作者:宋贤勇,沈又佳,查军民,马家龙,徐晓,,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7
种子纯度是衡量杂交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纯度低的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传统纯度鉴定多采用大田形态鉴定法,但它周期长、工作量大,有时无法及时满足经营工作的需要。近......
[期刊论文] 作者:蒋国梁,吴兆苏,陈兆夏,俞世蓉,吴纪民,沈又佳,,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3
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Tal(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5
从长江流域收集保存的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筛选出8份抗穗发芽种质,其抗性主要是由种子形成后直至成熟的休眠性获得的,在育种中这各休眠性易与丰产性状相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蒋国梁,吴兆苏,陈兆夏,俞世蓉,吴纪民,沈又佳,夏奇梅, 来源: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年份:1995
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
[期刊论文] 作者:肖世和,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阳,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5
从长江流域收集保存的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筛选出8份抗穗发芽种质,其抗性主要是由种子形成后直至成熟的休眠性获得的,在育种中这种休眠性易与丰产性状相结合。Eight resistant...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