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2008
对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探讨运用GIS技术建立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管理系统的准则和要求,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创建过程,并展望了龙门石......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7
米芾是公认的"集古字"名家,但是对米芾"集古字"有很多解释,甚至误读:一种观点认为米芾一直处于"集古字"状态,晚年自然"出新";另一种认识是把米芾划成了"守旧派"。那么如何认...
[学位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7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千五百多年来,她经历了自然崩塌、洞窟渗漏水、石雕风化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破坏,保存现状堪忧。龙门石窟经过几代人的保护和治理,基本解决......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石窟寺研究 年份:2012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的回顾,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立项的由来、目的和意义,重点阐述了该工程实施以来的基本进程、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最后取...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石窟寺研究 年份:2010
通过文献调查与横向对比分析,本文总结了龙门石窟科技保护研究的现状与一般特征,归纳出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物本体、背景环境、保护材料和施工工艺等若干领域,并指出当前龙...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石窟寺研究 年份:2011
对天龙山石窟群进行了保存现状和病害调查,重点阐述了第8窟病害调查档案,最后提出了边坡崖体抢险加固、水害治理、崖顶植被处理、病害修复以及加强安防与石窟管理等措施。T...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 来源:长岭技术与经济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陈建平,杨刚亮,, 来源:石窟寺研究 年份:2013
世界遗产龙门石窟开凿延续至今,存在多种病害,需要通过综合性的保护工程加以修缮保护,同时,石窟的日常保养维护不可或缺,长期制度化的日常维护保养是发现和解决石窟病害的重...
[会议论文] 作者:杨刚亮,马朝龙, 来源: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通过对龙门石窟风化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龙门石窟风化病害普遍存在且状况严重;提出龙门石窟风化病害按照由急到缓的程度,其风险等级可划分为:露天碑刻→露天→雕→窟内...
[会议论文] 作者:马朝龙,杨刚亮,陈建平, 来源: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 年份:2008
龙门石窟自开凿以来,长期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造成雕刻的风化剥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雨水、冷凝水、地下水等的侵蚀.洞窟渗漏水是危害石窟安全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周双林,杜安,杨刚亮,, 来源:文物建筑 年份:2015
鹤壁五岩寺石窟为灰岩材质,体量小,但是由于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出现了各种破坏包括结构破坏和表面破坏。为了保护石窟,笔者对石窟的病害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其病害有山体...
[期刊论文] 作者:王勇科, 蒲宏洲, 杨刚亮,, 来源:铁道机车车辆 年份:2003
根据秦岭特长隧道的特点,讲述了接触网事故抢修的人员、材料,设备的准备及配置,抢修工作过程,即事故判断及故障点的查找,常见故障抢修方案的制定、抢修及完成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刚亮,方云,陈建平,马朝龙,,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2006
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查、病害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龙门石窟洞窟的地面、门槛及其雕刻病害类型多样,劣化严重。在总结其病害现状和保存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保护经验和不足,提出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勇科,蒲宏洲,杨刚亮, 来源:铁道机车车辆 年份:2003
1 前言有"中国第一、亚洲第三、世界第六"之称的秦岭特长隧道,因其设计的独特性和牵引供电设备的先进性而著称,探讨现行接触网设备检修方式对秦岭隧道的适应性,从而摸索出一...
[会议论文] 作者:范子龙,杨刚亮,冯太彬, 来源: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激光清洗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在国外广泛用于各类文物修复.采用波长532nm二极管激光器对彩绘造像表面污染物进行了激光清洗应用研究.清洗机理是利用激光照射表面的液体...
[会议论文] 作者:范子龙,冯太彬,杨刚亮, 来源:现代化学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 年份:2012
激光清洗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在国外广泛用于各类文物修复.采用波长532nm二极管激光器对彩绘造像表面污染物进行了激光清洗应用研究.清洗机理是利用激光照射表面的液体...
[期刊论文] 作者:马朝龙,方云,李建厚,杨刚亮,,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7
龙门石窟的万佛洞至奉先寺北段因为降水随裂隙和节理进入洞窟,渗漏水状况十分严重。本文在对该区段渗漏水状况长期调查、分析研究基础上,针对该区段的渗漏水病害,提出"防、排...
[期刊论文] 作者:方云,喻媛,严绍军,范子龙,杨刚亮,, 来源:石窟寺研究 年份:2004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的代表性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在长期的地质营力作用下,奉先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病害。卢舍那大佛胸前的渗水日益严重,...
[期刊论文] 作者:方云,张俊建,严绍军,夏国正,范子龙,杨刚亮,, 来源:石窟寺研究 年份:2012
奉先寺位于西山石窟区南部,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的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300余年来,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奉先寺产生了多...
[期刊论文] 作者:朱华,杨刚亮,方云,马朝龙,张爱花,刘建辉,, 来源:中原文物 年份:2008
文中阐述了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以龙门石窟潜溪寺作为监测点,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潜溪寺凝结水变化的现场、发展直至消失的规律,并提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