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农业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把教师的主...
[学位论文] 作者:杜维俊,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0
全球水资源短缺,干旱已成为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开展抗旱性研究特别是抗旱形态、生理性状的分析、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基因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
[学位论文] 作者:杜维俊,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1997
通过对薏苡属(Coix L.)的两个种薏苡与川谷进行杂交,获得了杂种.对杂种进行了植株形态特征和细胞学特征的遗传变异研究,并对F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等,得出如下结论:①杂种F兼具双...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杨万仓,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9
薏苡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而且营养价值极高,成为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作物。薏苡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禾本科植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研究开发广泛而深入,面对日益...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赵晓明,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通过薏苡属薏苡与川谷杂交,研究了获得了杂得杂种的方式,并对杂种F1及其双亲进行了植物学,农艺学性状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反交较正交易获得杂种;川谷的抗性,粒重等特性在F1中得到表达......
[期刊论文] 作者:李贵全,杜维俊,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现存的大豆资源(包括中间材料),对抗旱基因筛选,选出十一份较好的材料,进行二年(1997、1998)水旱两地试验,在营养生长期测定“电导率、渗透势、叶绿素含量、相对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李贵全,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以根尖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制片和核型分析,了中国薏苡属植物川谷和薏苡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川谷和薏 苡具有统一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20=18m(2SAT)+2sm,但二者在某些染色体编排顺序、随体大小......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杨万仓,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
[期刊论文] 作者:李贵全,杜维俊,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9
本文对山西省北部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小黑豆、大黑豆、黄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大豆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0,主要由中间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三种大豆只有一对粒......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敏,杨万明,杜维俊,,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12
选用耐旱性较强的野生大豆SNWS0048和综合性状优良但不耐旱的育成品种晋大73为亲本,构建回交自交系(BIL)群体。连续2 a在人工控制环境下,检测不同水分条件下该大豆群体的苗期...
[期刊论文] 作者:郭金耀,杨晓玲,杜维俊,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小麦孕穗期喷施一次活力王 ,可对小麦花后源库流同时产生显著的调控促进作用。可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8 3% ,有机物合成速度加快 2 1 2 % ,但有机物并不在叶片中积累 ,而是加速向穗部运输。同时 ,库的容量显著增加 ,花粉萌发率提高 12 2 % ,受精作用受到促......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 杨万仓, 李贵全,,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4
薏苡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而且营养价值极高,成为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作物。薏苡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禾本科植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研究开发广泛而深入,面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赵晓明,李贵全,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通过薏苡属薏苡与川谷杂交,研究了获得杂种的方式,并对杂种F1及其双亲进行了植物学、农艺学性状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反交较正交易获得杂种;川谷的抗性、粒重等特性在F1中得到表达,杂......
[期刊论文] 作者:杜维俊, 李贵全, 赵晓明,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杨万明,王敏,张谨华,杜维俊,, 来源: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根系是作物感受土壤水分信号最直接的器官.本试验以野生大豆、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40份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温室砂培法,探讨干旱胁迫对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达的根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杨万明,王敏,张谨华,杜维俊,,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2016
为了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以313份山西不同地区野生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百粒质量类型及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百粒质量在0.03~1.08 g的材料居多,且...
[期刊论文] 作者:杨万明,王敏,李贵全,杜维俊,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13
为筛选耐旱的大豆品种资源,通过野生大豆SNWS0048与栽培大豆晋大73构建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PEG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群体后代种子萌发相关性状,并应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敏,杨万明,李润植,杜维俊,,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0
为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40份大豆材料加以分析,旨在从DNA分子水平上探索野生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50...
[期刊论文] 作者:郭显荣,李贵全,吴玉香,杜维俊, 来源:山西农业 年份:1999
冬小麦收获后,尚有90~110天的生长季节。再种一茬夏大豆,亩产可望有150~250公斤的好收成。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晋中平川地区以及长治、晋城缺少早熟优良品种,晋南临汾、侯马、...
[期刊论文] 作者:宿洋,杨静,郭勇,杜维俊,邱丽娟,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21
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产量性状之一,利用正向和反向遗传学方法鉴定与籽粒大小/粒重相关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利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已明确功能的调控籽粒大小/粒重的基因,基于序列相似和结构域相同的原则,在大豆全基因组内筛选到175个同源基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