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戊戌变法以前的文化逐步思潮李云泉由于地理的和文化的原因,古代中国人曾以“礼义之邦”、“天朝上国”自居,并由此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识①。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明显高...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略论元代驿站的职能李云泉元朝统治时期,驿站遍设辖境,东起高丽、东北至奴尔干、北达吉利吉思、西到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至西藏、南至越南、缅甸,皆有驿站相通,形成以大都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年份:1995
蒙元时期驿站的设立与中西陆路交通的发展李云泉蒙元时期,中西陆路交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欧洲与中国开始有正式的使臣往来,商人与教士沿陆路东来西祖,更为频繁。究其原因,蒙古西...
[期刊论文] 作者:景山,, 来源:上海档案 年份:2017
赵卫星在区档案局(馆)长秦骞的陪同下,参观了李云泉票据展、档案日宣传展,查看了档案库房、档案查...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的清王朝沿袭前代旧制,将礼部作为外事主管机构,而且在华夏中心意识的支配下,外交事务等同于朝贡事务。清初,外事管理分隶礼部主客司、会同馆和翰林院...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2015
朝贡体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礼仪上的君臣尊卑关系为主要表征,与基于条约体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与流通,是西方主导下东亚变局的直接产物,并与中朝关...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2014
针对近年来中外学界有关朝贡体制或东亚秩序的研究,本文从话语体系、视角与方法等层面探讨朝贡体制之虚实,进而指出明清两朝朝贡体制之异同。认为不仅朝贡体制所本的话语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6
中国古代一直没有专职外交机构,外事管理分隶不同官衙。明代在因袭唐宋旧制的墓础上,外事管理与分工更趋严密而具体,形成礼部主管、中央其他官衙协同管理的格局。其中,礼部主...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夏夷之辨,其主流观念是以文野区分夏夷,而是否认同和践行华夏之礼又是夏夷文野之分的主要标准和'用夏变夷'的主要内涵.同时,历史上因夏夷对峙、冲突...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宋代中外朝贡关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其政治性、军事性 ,尤以韩中朝贡关系为甚 ;二是随着市舶贸易的发展 ,统治者不断控制朝贡...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作为五礼之一的宾礼经过发展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朝贡礼仪。明清时期,朝贡礼仪日益烦琐僵化。履行朝贡礼仪不仅是确立中外政治臣...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2002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汉唐时期 ,随着中外朝贡关系的扩大 ,朝贡制度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内涵 ,贡、封之间 ,已有定例可循。与此同时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朝...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尽管近年来学界从不同视角探讨清代对外关系,并对费正清的朝贡体制研究提出挑战,但仍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清代初期传统意义上的"厚往薄来"不具实证意义,朝贡体制的本...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对藩属国的册封、赏赐 ,是朝贡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清初对藩属国的赏赐 ,并未秉承明代“厚往薄来”的传统 ,康熙末年以后 ,这一传统的对外交往原则才逐渐有所体现。随着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0
1874年法越《甲戌和约》签订后,中法在越南属国地位问题上展开长期交涉,由此引发朝贡体制与条约体制的冲突。其间,清朝官员对国际法的援引和运用,表明他们已能较为娴熟地将西...
[学位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03
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朝贡制度不仅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媒介。明清时期,朝贡制度臻于完善,并以此为手段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华夷秩序”。故此......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6
东亚历史上的朝贡体制是由中心与边缘构成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秩序,不仅因时空变换而具有差异性和虚实之别,而且缺乏西方意义上明晰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分。近代以降,列强对东亚的...
[学位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黑龙江大学 年份:2016
意义理论在逻辑哲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逻辑哲学探讨的问题都能在意义理论中找到其根源。从弗雷格的角度来看哲学问题,最终都会把落脚点放在对意义理论的研究上。在语言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泉,,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2006
朝贡制度曾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源自先秦的华夏中心意识、大一统理念及“事大字小”的交邻之道虽为朝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朝贡...
相关搜索: